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面對大仇人高俅,林沖為什麼一點的復仇表現!

在水泊梁山一百單八位好漢中,林沖的遭遇較為典型地詮釋了“逼上梁山”的思想。可是施耐庵在描述林沖故事的時候,卻有一處情節很令人費解:高俅三次征討梁山,最終被梁山擒獲,面對仇人,林沖竟然沒有任何一點復仇的表現。施耐庵的這種安排,與梁山好漢的行事特徵大不相符:梁山好漢都是有仇必報,且復仇手段血腥而殘忍。像祝家莊莊主祝朝奉、高唐州知府高廉、青州知府慕容彥達、華州賀太守、曾頭市的曾長官、大名府的梁中書等人,因得罪了梁山,最終都免不了滿門抄斬的命運(其中僅有梁中書夫妻僥倖逃脫)。至於個人恩怨,像武松復仇張都監,血濺鴛鴦樓;解珍、解寶兄弟遭毛太公陷害,殺了毛氏全家;史進潛入東平府做內應,被妓女李瑞蘭告發,城破後史進將李瑞蘭全家碎屍萬段……等等不一,皆可為梁山好漢殘忍復仇的明證。何以林沖面對大仇人高俅時,施耐庵竟然打破常規,沒有安排林沖殺賊的情節呢?

但若根據原著中林沖的形象來剖析,林沖面對大仇人高俅而無動於衷,則是由施耐庵筆下的林沖的固有思想決定的,這是內因;外因則是施耐庵本人的價值觀和施氏安排《水滸》情節的需要。林沖被高俅設計陷害,誤入白虎節堂,最終發配滄州。在野豬林被魯智深解救,在其護送下,林沖安然到達滄州,在牢城營苦苦掙扎,只想等刑期滿後,再回來和妻子完聚。豈料高俅派陸謙追至滄州,再行加害,火燒草料場,林沖最終殺賊,逼上梁山。上梁山後,因梁山大頭領王倫心胸狹窄,不能容納有才之人,林沖幾乎又被逼下樑山。最終雖在梁山安身立命,但因王倫嫉賢妒能,林沖在梁山很不得志。後來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後上梁山,因王倫不能容人,林沖一氣之下,火併王倫,扶持晁蓋做了梁山之主。“林沖見晁蓋作事寬洪,疏財仗義,安頓各家老小在山,驀然思念妻子在京師,存亡未保。此時妻子在京師境況如何,林沖尚不知道,但一提到高俅,林沖“毛髮直立”,憤憤難平,但苦於不能報得此仇。其後得知娘子被高賊威逼而死,又加深了林沖的仇恨。

梁山泊為救柴進,攻打高唐州。高唐州知府高廉乃高俅叔伯兄弟。兩軍對壘,林沖喝罵高廉,罵高廉連帶罵到高俅,要把高俅碎屍萬段,可見林沖對高俅已是恨入骨髓,只恨不能寢皮食肉。既有如此血海深仇,當高俅被梁山擒獲,面對仇人,林沖為什麼竟然無動於衷,沒有任何一點報仇的表示?如此反常的舉動,似乎不合邏輯,難道林沖已經忘記了娘子與岳父的慘死?忘記了自己幾乎命喪此賊之手?忘記了是誰讓自己無家可歸而不得不委身水泊?

高俅是《水滸》中的四大賊之一,是梁山好漢共同的敵人,也是施耐庵鞭撻的重點物件。梁山好漢中直接與高俅結仇的,有林沖、楊志和魯智深。魯智深是為救林沖惹上麻煩的;楊志曾是東京殿司制使官,因押運花石綱至黃河,遭風打翻了船,不能回京赴任,只得逃亡度日。徽宗大赦天下,楊志收了一擔錢物,前往東京樞密院打點,指望能官復原職,結果被高俅趕出殿帥府,無奈只得東京賣刀,殺牛二惹上官司。也就是說,楊志和高俅結仇,只是因為高俅阻斷了楊志的仕途,並沒有切膚之痛。而林沖就不同了,他和高俅之間可有不共戴天之仇、毀家殺妻之恨。施耐庵在《水滸傳》中一再渲染林沖對高俅的痛恨,何以面對高俅,施耐庵用他的大筆,又阻斷了林沖的復仇之路呢?

這與梁山好漢有仇必報的特性根本不相符啊。施耐庵沒有安排林沖復仇高俅的原因其實,林沖這種“反常”的舉動,一方面是因為林沖骨子裡固有的“招安”思想在作祟;另一方面,是由施耐庵的婦女觀決定的;林沖上梁山本是一種無奈之舉,在沒有活路的情況下,他不得不以梁山作為暫時的安身之處,但在林沖的潛意識裡,忠君報國的思想是始終存在並永不會泯滅的。林沖有招安思想,是完全正常的。這種思想在林沖的骨子裡根深蒂固,它大過了家庭的仇恨。這就是林沖面對仇人高俅時僅僅怒目而視,而沒有手刃仇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