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儒家一直想恢復貴族社會,為何宋朝以後,卻難以出現所謂的貴族?

司馬遷曾評價孔子稱,\“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歷代以來對孔夫子的褒獎多如牛毛,自不必多言。後人們將其視作至聖先師,文人們也被稱作孔子門徒。

仲尼的後人,也能夠憑藉著祖先的榮耀,世襲衍聖公爵位。自漢朝開始,不論哪個民族當政,都不會忘記曲阜孔家。幾千年來,孔子的影響力從未消失。他的夢想是回到禮樂合鳴的西周,他的偶像是經常出現在夢中的周公。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中所倡導的觀念就是仁義禮智信,但不論是哪個年代都是\“倉廩實而知禮節\”;同時,他又宣傳射御騎射書術為君子六藝,可是每日為了那口糧食而累的筋疲力盡的窮人,又該如何去學習這些。

所以,孔子的出發點都是站在貴族立場上的,他希望貴族們能夠重新回到周公生活的那個禮樂制度完善的年代。而為什麼一心維護貴族社會的儒家,反而成了貴族的掘墓人?

1。 落寞貴族,始終沒有放棄追求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這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他的家族原本生活在今天的河南境內,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地方大族。

奈何家道中落,流亡到了山東。所以,他從出生的時候,父親就一直向他訴說其貴族身份,他也是以一個貴族自居的。

基於此,他一直想恢復家族的榮光,也向往書本中周公時期那樣的井然有序貴族社會。然而他生活的年代,早已禮崩樂壞,他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竭力宣傳禮樂制度。在孔子看來,只有這種制度,才能夠讓貴族發展長遠,才能夠保證貴族們,能夠永遠的享受高規格的待遇。

所以,他提出的觀點,並不是想要推翻那個貴族社會,而是想要讓它永恆不變。孔夫子的危機意識很強,他擔心貴族們如此發展下去,會被底層的人所取代,擔心社會的主體不再是貴族。

《公羊傳》\“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從這裡就能看出,當時的階級觀念。

要知道,在禮樂制度盛行的年代,階級意識非常強烈。天子最高,其次諸侯,再就是士大夫,他們都是貴族。而農工商,只不過是平民百姓,沒有地位的就是奴隸。

2。 提升自己,才是發展的根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家國是貴族們的家國,只有他們自身有著能保護領土的力量,才能夠保證統治可以永遠的延續下去。如果連貴族都不重視自己的利益,那又能指望誰呢。

所以,孔子倡導大家學習六藝,既可以強身健體,保家衛國,又能夠開闊眼界,增添智慧。

雖然在當時沒有多少人把孔子的話放在眼裡,但是站在貴族的角度上孔子的觀點的確是句句為他們著想。因為當時的社會資源,的確只掌握在貴族的手裡,他們擁有如此優越的環境,而不多加珍惜,很容易就被其他人所取代。

不過後來漢武帝發現了儒家思想的好處,它既可以用在教化平民上,給底層百姓灌輸忠君愛國思想,讓他們維護自己的統治,又可以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建立一個以仁義為中心的社會。

再接著就是每個朝代都不遺餘力的宣傳儒教,後來又有了程朱理學,將其再度發揚光大。

可是,等到自從宋朝以後,再也難以出現所謂的貴族。貴族制度的土崩瓦解,孔子的儒家思想佔據著很大的責任,那麼這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自隋朝以後多少做學之人的夢想。因為在那之前,社會一直是按照孔子希望的那個方向發展,即貴族掌握著絕大部分的社會資源,同時社會固化。祖上是農民,再傳下去多少代都是農民。

而以儒家經典為主要考試內容的科舉制度,使得底層也擁有了向上流動的渠道。

1.違背初衷,回不去的貴族社會

兩漢的人才選拔制度是舉孝廉制,它本意上就是由地方長官或者當地德隆望族推薦那些德才兼備且孝順之人入仕為官,可人不能沒有私心,那些貴族們只推薦與其交好之人,這也就是為何世家大族總是能夠出現四世三公現象而且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原因。

曹操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貴族當權。因為他的幹爺爺是個宦官,所以被貴族們不恥。同時,為了招徠人才,曹操決議實行唯才是舉制。只要有才華之人,不看出身,一概錄用。可是他的兒子曹丕為了長遠的發展,又實行了九品中正制。

人才的選拔權再次回到貴族手裡,你能做多大的官,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的血統多高貴,多純粹。這是孔老夫子,希望看到的現象。

這也一直維持到了隋朝。周谷城說\“科舉制 , 蓋取分科目而舉士人之義,這個制度創始於隋煬帝時代\”。

從那以後,儒家經典,就成了科舉制的必考科目。這是孔子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他一直想要維持的貴族社會統治,竟然被自己所提倡的儒家學說所取代。

3。 愈演愈烈,終究不復回

隋唐年間,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的考儒家經典,其中也包含著其他的學說。不過到了南宋,程朱理學問世以後,統治者就愈發的重視儒家思想。尤其是到了明朝,開始實行八股文。

《儒林外史》\“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

當時除了孔孟之道以外的其他書籍,皆被視作\“嘲風詠月,汙人行止\”。就連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提及自己小時候閱讀經歷,都不免唏噓。他家中的書很全,各種各樣皆而有之。但是父親為了其科舉,就把其他的書全部藏了起來。

在當時的世人眼中,除了四書五經以外,其他的全都是課外書。孔子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心心念念維護的貴族統治,竟然被自己的思想給轉變。

\“唐之取士以賦,而賦之末流最為冗濫。宋之取士以論策,而論策之弊亦復如之。明之取士以經義,而經義之不成文又有甚於前代者\”。所以,自從南宋以後,再也沒有那種能夠左右朝政的貴族。所謂的貴族,也只剩下了皇族。

歷史上的貴族們常常能夠隻手遮天,就像東漢就是劉秀在地主豪強們的幫助下建立的,所以他是與\“貴族共治天下\”;而司馬氏建立的兩晉也不例外,當時的王謝兩家勢頭甚至壓過了司馬家;隋唐雖然有科舉,但關隴貴族們依然勢力龐大。

所以,宋朝提出要與文人共治天下。當然,這個文人有個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忠誠。

1。 借用科舉,提拔新勢力

其實貴族制度的覆滅,孔子的儒家思想只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他也沒有想過,自己宣傳的忠,竟然能夠發揮如此大的作用。

宋朝以前的統治者們宣傳儒教,側重點是在對世家大族的教育,而南宋宣傳儒教,側重點是為了讓底層上來的平民,代替那些尸位素餐的貴族。

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皇帝們不想再看到讀書的權力被貴族壟斷。因此,格外的重視科舉制度。同時,為了培養對自己足夠忠誠之人,又不斷的宣傳儒教。如此一來,世家大族們再也不是朝廷選拔人才的唯一出處。

所以,孔子想要維護的貴族社會,被他倡導的儒家思想親手毀滅。不論是什麼思想,皇家去主動的提倡它,都是因為想要利用它。

並不是說漢武帝和後來的人,就真的認為儒家比諸子百家都好,倘若真的如此,那為何歷朝歷代還要設立法典。選擇儒家,只是它更能夠為己所用。

2。 被帝王們扭曲的儒家思想

歷史是一個任人裝扮的小丑,同樣,各種學說也是如此。君王們會根據自己當下的統治需要,來解釋或者篡改其本來的意思。商君馭民五術中的愚民,被統治者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們只選擇忠君愛國的思想來宣傳儒教,而不言其他。

就像孔子的本意是想著提升貴族的修養,豐富其內涵,以此來維護長期的上層身份。可後世的君王,卻把儒家當成了打敗貴族的武器。其實當時的孔子可能也並非是想維護什麼,只不過那時的貴族能夠帶給他更大的利益。

人定江山,孔子並不是結束貴族統治的罪魁禍首,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皇帝要加強自己的統治。他們不容許有能夠威脅皇權之人存在。不論是什麼思想,現代人看待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論語》不是完美的,但它宣傳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社會都需要的。

嚴格意義上講,孔子和儒家並不是直接導致貴族統治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皇帝們要加強其統治,選拔能夠徹底為他們所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