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銅錢為何稱盤纏!

銀元為何稱“大洋”

銀元原本來自於外國而我們又稱老外為洋夷,所有我們就稱他們的錢為洋錢了,最早就是西班牙的“本洋”,再接著是墨西哥的“鷹洋”,最後就是我們自己的“龍洋”。這些錢統稱為“大洋”。

中國自1436年起採用銀銅貨幣體制,主要貨幣為白銀。中國使用的白銀多鑄成錠狀,以重量(兩)為單位。至明、清與西方貿易,從外國流入之白銀多為鑄造成硬幣之銀元。早期的銀元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圓,在中國被稱為“本洋”。後來輸入的銀元則有墨西哥獨立後鑄造,有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銀元在中國逐漸受到歡迎,間接影響清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於是清政府在光緒年間起亦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元。清政府的銀元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式銀圓被稱為“大洋”。

“錢”的繁體字是“金”字邊加個“戔”字。“戔”字是細小的意思,所以“錢”本指小量的金錢。古小說常見的“盤纏”是指如今說的旅費。但是,旅費為什麼又“盤”又“纏”呢?盤繞、纏繞是近義詞,錢同盤繞、纏繞在今日當然毫無關係,不過,古代卻有某種必然聯絡!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常用繩索將100個錢幣穿成串再吊起來,穿錢的繩索叫做“貫”,所以,1000錢又叫一吊錢或一貫錢。古時不要說沒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紙幣也是後來才有的,於是,人們在出遠門辦事探親之時,只能帶上笨重的成串銅錢。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旅費叫“盤纏”。現在當然仍可將旅費說成“盤纏”。

“將軍”的稱是怎麼來的

古代沒有將軍,掌管軍事的官職叫司馬。那時國家軍隊數量並不多,天子只有六軍(每軍2500人),諸侯最多不超過三軍。各軍的統帥叫卿,卿以下叫大夫(師),大夫以下叫士。

到了春秋時代,諸侯為了擴大勢力範圍,不斷增加兵力,因此,大國諸侯常常擁有三軍以上的兵力,而編制上他只有三軍,只能設三卿。於是就把擴充軍的統帥稱作“將軍”,意即將領一軍的意思。以後軍隊數量越來越大,將軍也就越來越多了。作戰時軍隊得由一人統率,因此,在將軍中選拔出“大將軍”或“上將軍”來全盤指揮。

到了漢代,軍隊數量更多,單設一位大將軍也管不過來了,於是又出現了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級別。以後,各朝將軍的名稱雖不盡相同,但將軍分成許多級別這一原則卻是相同的。

交友稱謂都有哪些

竹馬之交幼年時的朋友。語出《世說新語方正》帝曰:“聊故復乙竹馬之交好不?”

布衣之交:平等相處的普通百姓之交。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忘形之交:不拘身份的知心朋友。語出《新唐書·孟郊傳》:“小隱嵩山,性介,少諧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之交。”

貧賤之交:貧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語出《後漢書·宋弘傳》:“(光武帝)謂弘曰:‘諺言貴而友,富而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年之交:不以年齡而以才能、品德結交的朋友。語出《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其對策大相稱讚,因終忘年交。”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語出《北史·黎景傳》:“雖窮居獨處,不以飢寒而操,與范陽盧通源為莫逆交。”

君子之交:重在道義而不在乎功利的朋友。語出《莊子·山木》:“君子之交談如水。”

再世之交:與兩代都結交的朋友。語出《宋史·邵伯溫傳》:“伯溫人間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屬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先生”的稱呼是如何來的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物件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

“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到了戰國時代,《國策》:“衛客患之,乃見梧下先生。”《國策·秦策》:

“先生坐,何至於此。”則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註解說:“先生,老人教學者。”今稱教師為“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後來,“先生”這個稱呼所指趨於廣泛。有稱道士為先生的,如《水滸傳》中稱公孫勝為先生。對江湖人土如占卦的叫占卦先生,賣草藥的叫草藥先生,測字的稱測字先生。

現在“先生”的用法更為廣泛。

最早的天文星佔著作是什麼

《石氏星經》是現在見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佔著作,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魏國石申所著。書的原名叫《天文》,內容涉及太陽、月亮、行星、交食、恆星、古代天文名詞宇宙概念等多方面,尤其是恆星部分價值更高。

趣味連結:甘德和石申是直代的天文學家嗎

甘德是戰國時楚國人。經過長期的天象觀測,甘德與石申各自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結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書裡記錄了800顆恆星的名字,其中121顆恆星的位置已被測定,是世界最早的恆星表。書裡還記錄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執行情況,並描出了它們出沒的規律

石中是戰國時代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著有《天文》八卷、《渾天圖》等。石申曾系統地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執行,發現其出沒的規律,記錄名字,測定121顆恆星方位,資料被後世天文學家所用。《甘石星經》在宋代失傳,今天只能從唐代《開元佔經》裡見到它的片斷摘錄。它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早200年,《甘石星經》在我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