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黃帝又成遊牧民族了?為什麼總有人跟農耕民族過不去?

我經常看到有人說:黃帝,包括後來的夏商周三代的統治者,都是出身於遊牧民族。這些人說黃帝是遊牧民族的考古依據是什麼呢?他們的考古依據大多數都是發現於內蒙古赤峰紅山後的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5000年),他們認為黃帝就出身於紅山文化,而紅山文化屬於遊牧民族的文化,所以黃帝就出身於遊牧民族。

咱先不說紅山文化和黃帝究竟有沒有關係,咱先搞明白一個問題:誰告訴你紅山文化是遊牧民族的文化?

最早的紅山文化遺址發現於1921年,1935年,考古學家對於內蒙古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一直到70年代,紅山文化的遺址在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已經發現了近千處。所有的考古現象都說明,紅山文化先民的生產方式仍然以農業為主。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石器(以磨製石器為主)主要有石斧、石錛、石磨盤、石磨棒、石耜等,這些石器毫無疑問和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型砍伐器以及石耜,它們主要與砍伐、墾荒、起土有關,石刀是收割糧食的生產工具,而石磨盤、石磨棒則是用來加工穀物(主要是粟、黍)的工具。例如在2010年發掘的內蒙古赤峰魏家窩鋪遺址,就發現了粟和黍的遺存。在赤峰敖漢旗七家紅山文化遺存中發現了大量有關農業的生產工具,器型有石耜、石刀、石斧、石鏟、石鑿、石錛、石磨盤、石磨棒、研磨器等等。

而紅山文化先民的居住方式以定居為主,在遼寧朝陽的東山遺址,發現了5個紅山文化居住址的早期房址。房址呈方形或圓形,房內有灶、陶器堆積遺存等,同時在內還發現了石斧、石刀之類和農業密切相關的石器。紅山文化遺址的房屋以半地穴式的房屋為主,如赤峰敖漢旗七家紅山文化遺址發現的紅山文化半地穴式房屋的結構就已經很完善了,房屋多呈“呂”字形,分為兩個房間。在赤峰林西縣柳樹林紅山文化遺址發現的房屋形制則可分為圓角長方形和長方形兩種。

而實際上,紅山文化先民早已經形成了以聚落為中心的共同體,在很多的紅山文化遺址均有軍事防禦性質的壕溝環繞。綜合來說,整個紅山文化根本就看不出來有任何遊牧文化的痕跡,漁獵和畜牧業則只作為輔助性的經濟來源。即使黃帝真的來自於紅山文化,他也不可能和一些人嘴裡的遊牧民族扯上半點兒的關係。

紅山文化是典型的定居文化,而更為向南的仰韶文化以及之後的河南,山東龍山文化則是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粟作農業文化,就更和遊牧文化扯不上關係了。換句話說,在新石器時代以及夏商周時期,從今天陝西的東南部一直到山東半島,農業都是先民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畜牧業、漁獵都只能作為輔助性的經濟來源,哪有什麼遊牧文化呢?

即使是在西北地區的馬家窯文化(大約5000年前),農業也在當地人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馬家窯文化中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骨器農業生產工具,就東鄉林家遺址出土的石、骨器就有2000餘件,其中絕大多數的工具和農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馬家窯文化的先民也是以定居為主。即使是擁有著“遊牧文化特色”石城牆的石峁先民,農業在他們的生活中也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們可以說,5000年前絕大多數中國先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作為華夏人文始祖的黃帝根本不可能和遊牧民族扯上關係。

從前我看過一本書叫《狼圖騰》,這本書的作者就曾經把黃帝和遊牧民族聯絡起來,而整部小說的基調就是吹捧遊牧民族,又是狼性,又是輸血,又是掠奪,又是擴張,中原王朝興起的時候,那就是因為被遊牧民族輸了血,中央王朝衰弱的時候,那就是因為農業民族固有的劣根性,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而遊牧(漁獵)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一旦開始腐化墮落,那就是因為環境改變人。

狼性、輸血、掠奪、擴張,這些概念還是很受當代一些中二青年的歡迎,所以大肆吹捧遊牧民族自然也就不奇怪了。似乎快馬彎刀就成了男人的浪漫,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努力耕作就成了被鄙視被掠奪的物件,有些人巴不得給自己造一個遊牧民族的祖宗,就像民國時期的一些“大溼”想要給中國人換種一樣,而思維進入工業時代的年輕人們,則會更加鄙視農民,認為這些人保守,頑固,不通情理,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所以在一些人的心裡,哪怕黃帝被說成是一個歐羅巴人,他都絕對不能和農民佔一點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