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法正是劉備最傑出謀士,如果他沒有早逝,劉備能打贏夷陵之戰嗎?

劉備在稱帝之後,為了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在戰役中,劉備被孫權新起用的統帥陸遜打敗,損失了幾乎所有的軍隊。訊息傳來,諸葛亮不禁長嘆說,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就能夠阻止劉備東征。即便不能阻止,也不會讓軍隊遭到如此慘敗。那麼,如果法正尚在,真的能夠如諸葛亮所言嗎?

一、最受劉備器重的謀士法正。

在劉備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戰爭。劉備武藝出眾,還在大儒盧植門下學習過,有著一定的文武才能。劉備十分善於團結手下,選拔將領,在他的軍中不乏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這樣的猛將。但是,劉備的手下缺乏智謀之士,這嚴重影響了劉備的事業發展。

直到劉備得到龐統之後,他才算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軍師。在入川的時候,法正奉劉璋之命前來迎接。由於有張松的推薦,法正加入了劉備的陣營,開始為劉備出謀劃策。在奪取益州之戰中,尤其是龐統戰死後,法正的才能得以嶄露頭角,得到劉備的器重。

在劉備陣營中,諸葛亮的才能偏重於治國理政,龐統則為劉備在戰爭中出謀劃策。但是龐統此人喜歡冒險,經常為劉備出一些難以實現的奇謀。比如在劉璋迎接劉備的宴會上活捉劉璋,進而奪取益州。因此他的計謀讓劉備放心不下,總是要反覆斟酌。

相比起龐統,法正的計謀就要讓劉備放心多了。法正和劉備脾氣相投,對劉備的心理把控得當。他總是能夠從劉備的立場出發,讓劉備採納自己的建議。比如說在一次戰鬥中,由於作戰不利,劉備十分生氣,堅決不撤退。

當時敵人射來的箭如同下雨一樣,法正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去勸說,而是站到劉備的身前,用自己的身體來遮蔽保護劉備。劉備見了對法正說讓他躲避一下。法正回答說主公尚且暴露在矢石之中,我有什麼可惜的呢?劉備聽了以後,便欣然和法正一起撤出了危險地域。

正是法正的才能和善解人意,使得他得到了劉備的器重。在奪取益州後,法正得到的獎賞和那些劉備的老部下一樣,是最高一級的獎賞。法正在得志之後,對過去的那些得罪過他的人睚眥必報,諸葛亮得到舉報後,因為法正功高也不予理會。

在漢中之戰中,法正的奇謀改變了戰爭的走向。曹軍統帥夏侯淵不是等閒之輩,連馬超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在接到曹操的告誡信後,夏侯淵死守不出,讓劉備處境艱難。此時法正獻計,從夏侯淵防守的間隙中突破,奪佔定軍山要地,使戰局反客為主。

夏侯淵為了奪回定軍山,只得親自率領軍隊出戰,結果戰死在黃忠的刀下。曹軍主帥被殺,軍心混亂,只得撤退自保。這樣一來,曹軍大勢已去。曹操在得知情況後,親自前來也無濟於事。劉備說,曹操雖來但也無能為力,我一定得到漢中了。

曹操在救出漢中的殘兵敗將後,只得撤軍。曹操在得知是法正為劉備出謀劃策之後,不無心情酸澀地說,我就知道劉備想不出這樣的計謀,是有人為他謀劃的。還感嘆說,自己將天下人才收羅一空,怎麼卻漏掉了法正呢?

可惜的是,在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時年才僅僅四十五歲。劉備為此十分痛惜,為之流淚多日。在法正死後,劉備追諡他為翼侯,這也是劉備在生前唯一一次追諡。如果法正能夠多活一段時間,他就肯定會出現在夷陵之戰的戰場上。

二、法正如果活著,夷陵之戰的走向。

我們可以從上面法正與劉備的事蹟中,看到法正對劉備的影響力。以諸葛亮的看法,如果法正不同意東征,他是會有辦法讓劉備改變主意的。法正生前的目光一直注視在益州北方,因為他本來就是從雍涼來到益州的,對收復故鄉有著自己的渴望。

因此,如果法正還活著,他肯定是北伐秦川的堅定支持者。在他和諸葛亮、趙雲、黃權等人的勸阻下,劉備很有可能會放棄討伐東吳的戰略,轉而攻打秦川。這樣一來,夷陵之戰就可能不會發生,劉備自然也不會遭受慘敗了。

如果劉備一意孤行,非要發動討伐東吳戰爭的話,作為劉備最得力的謀士,法正肯定是要跟隨劉備出征的。在這場戰役中,法正會為劉備出謀劃策,制訂符合實際的計謀。這樣,劉備很可能會取得戰役的勝利。

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東吳的處境十分困難。孫權為了免除後患,向曹丕卑躬屈膝,俯首稱臣。曹丕雖然沒有出兵伐吳,但是卻依然對東吳虎視眈眈。他早已準備了三路人馬,準備在適當的時機加入戰場。

東吳深得軍心的統帥呂蒙在奪取荊州之後便病逝了。孫權沒有聽從呂蒙的建議,讓朱然擔任接班人,而是起用了名不見經傳的陸遜。陸遜以書生的身份擔負重任,得不到下屬的信任。如果此時劉備與陸遜決戰,陸遜很可能會凶多吉少。

因此陸遜才會迅速撤退,選擇險要地形紮營,盡力與劉備轉入對峙狀態。一方面鞏固軍心,一方面消耗劉備的實力,選擇有利時機轉入反攻。對此陸遜十分清楚自己的弱點,他向孫權說自己害怕劉備水陸俱進,逼迫自己早早進入決戰。這也是劉備能夠戰勝陸遜的關鍵。

但是劉備由於謀略不足,手下也沒有得力的謀士,結果沒有能夠逼迫陸遜出戰。為了引誘陸遜出戰,劉備採取了平地立營的誘兵之計。可是這種拙劣的伎倆,讓陸遜一眼就識破了。陸遜根本就不上當,還壓制手下出戰的請求。劉備在無奈之下,只得撤出伏兵。這一計的失敗,反而讓陸遜贏得了軍心。

如果法正尚在,他是不可能為劉備出此下策的。其實夷陵之戰的雙方態勢,與當年漢中之戰的雙方態勢相似。劉備想要取勝,就必須逼迫對方出戰。在漢中之戰中,法正獻計奪取定軍山,攻敵所必救,取得了漢中大捷。那麼在夷陵之戰中,法正也會故伎重施,再次擊潰陸遜的防禦的。

在當時劉備佔據上游之利,法正會建議劉備水陸俱進,直接繞到陸遜的後方。這樣,陸遜如果不繼續撤退,就只能與劉備決戰,這正是陸遜最害怕的蜀軍戰法。法正還可以建議劉備利用武陵地區百姓的擁戴,直接從武陵山區殺出,直取荊州南部。這樣也可以逼迫陸遜與劉備決戰。

可以想見,在法正的周密謀劃下,劉備的這些策略都是很可能會成功的。作為優秀的統帥,陸遜自然不會打必敗的仗。陸遜會儲存自己的實力,步步撤退,甚至會把荊州讓出來。這樣,劉備能夠奪回荊州,至於下一步形勢的變化,就要看曹丕的選擇了。

結語:

夷陵之戰後,諸葛亮說如果法正尚在,就能夠阻止劉備東下。即使阻止不了,也不會讓劉備遭此慘敗。諸葛亮的這個判斷是中允的。作為劉備最信任的謀士,他對法正可謂言聽計從,如果法正當時尚在,以法正一心北伐的意願,劉備很可能會轉變戰爭的方向。

同樣,如果劉備一意孤行攻打東吳,法正也會有辦法讓劉備取勝。因為夷陵之戰和漢中之戰的形勢差不多,法正能夠幫助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也能夠幫助劉備打破僵局,奪回荊州。可惜法正的英年早逝,讓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可謂時也命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