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遲鈍的力量(深度好文)

《躍遷》一書中說:“遲鈍是一種競爭力。”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速的時代,遲鈍更像是給內心成長留下的獨白。

讓我們真正有餘量,審視自身。

那些不經思慮的話,不要急著說;面對一時的得失,不必太計較;對於別人的評價,少一些敏感。

遲鈍,修煉的是內心的從容淡定,是面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競爭力。

“遲鈍力”,是一個人最高階的自律。

01

說話遲鈍一點,不口無遮攔。

看過這樣一句話:

高情商的人,從不隨便說話。

因為你說得每一句話,都在冥冥之中,標好了代價。你會為之負責,並承擔結果。

說話口無遮攔,容易得罪人;話語謹慎,才能避免口舌是非。

越成功的人,越能明白言語的份量。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笑話:

一位秀才宴請賓客,飯菜張羅好後,準備開席,但發現還有賓客沒有到場。

擔心飯菜變涼,秀才十分著急,便順嘴說道:“哎呀!這是怎麼回事,怎麼該到的人不到呢?”

在場的許多賓客聽了,十分不高興:“什麼叫該到的不到呀?那我就是不該到的人唄!”

於是,這些不滿的賓客,就都紛紛起身離開了。

本來人就沒有到齊,又有部分賓客離開了,秀才此時更是著急,急忙說:“這可咋辦呀?這不該離開的人又離開了。”

剩下的賓客聽到秀才這句話,大為惱火,心想:“你是說我才是應該離開的人嗎?”

就這樣,剩下的這些人裡,又走了一部分賓客。

僅剩的賓客中,有人和秀才平日交好,知道他的脾氣,便好心勸告他:“你這樣說話,太得罪人了。”

秀才無奈道:“我又沒有說他們。”

這些賓客心想,“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們咯。”

最終,僅剩的這些賓客,也一個個生氣地離開了。

雖然是則笑話,但足以窺見,不經思考、口無遮攔的話語,很容易傷人。

有句話說得好:

“話到嘴邊,是糖是刀就在一瞬間。”

別讓你的舌頭快過你的思考,再好的關係,也終究抵不過你無底線的直白。

正如曾國藩所說:

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

走得太快,便容易跌倒在地;同樣,說話太急,便可能會傷人害已。

有時候,遲鈍一點,話到嘴邊,先三思,才不會有脫口而出的傷人語。

02

做事遲鈍一點,不斤斤計較。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心如路,越計較,越窄;越寬容,越寬。”

人在年輕的時候,事事都想爭強,樣樣都想賺到。

到了一定年紀,你就會明白:

其實太多的事情,一味爭辯和計較,結局總會差強人意。

作家輝姑娘曾寫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日料店的老闆,很是摳門,無論生意多好,也不肯給員工加薪。

工作量加大,工資卻不漲,員工們很是不滿。

老闆給出的理由是:“萬一我明年賺不到那麼多錢了怎麼辦?”

就這樣,員工們心裡滿腹怨言,大家工作也沒之前盡心,營業額也有所下滑。

有一次,老闆發覺每張餐桌上,免費提供醬油的消耗太大。

為了省錢,他千方百計地找到一種設計獨特的醬油瓶,瓶口彎曲又小,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倒出幾滴醬油。

老闆對此很是滿意,這樣就能節省一部分開支。

然而到月底盤點時,他發現,醬油用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度地上升了。

難以置信的老闆,觀察了幾天客人用餐情況後,才弄清楚。

原來,客人們在很難倒出醬油時,乾脆把蓋子開啟,直接從瓶口倒出醬油,自然會用量更大。

這位老闆,因為摳門,事事計較,最終導致生意沒有變好,日料店的支出反而大大增加。

有人說:“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不圖小利,才有大謀。

但凡智者,都會把目光放長遠,不為爭一時之利,而在小事上糾結。

正所謂:

“心若計較,處處都會有怨言;心若放寬,事事都會有轉機。”

做事不妨遲鈍一點,少些急功近利,把心態放平和,好運自然也就多了。

03

做人遲鈍一點,凡事不想太多。

知乎上有個問答:“過分敏感的人,是什麼樣的?”

有一位高贊回答:

外界可能只是平凡的一次聚會聊天,而敏感的人內心,卻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的連續劇。

這樣的人,往往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開始胡言亂想;因為別人的一個舉動,就自亂陣腳。

在抖音上,曾看到過網友

@Amber

,分享過她自己的一個故事。

她有一次外出打車時,上車之後,因為坐得離車門遠,於是關門過於用力,“嘭”的一聲,發出很大的聲響。

司機回頭看了她一眼,她趕緊向司機說了句:“對不起。”司機沒有迴應,就繼續開車了。

司機的反應,讓她覺得,是不接受他的道歉。

於是在之後的行程裡,她一直惴惴不安。

車子行駛過程中,每一次車子急轉彎,她都認為是司機在藉機發脾氣。

甚至等紅綠燈時間太長,司機有點不耐煩,她也暗自猜想:“是不是司機還在生我的氣。”

下車時,司機很熱情地幫她取出,放在後備箱裡的行李,Amber才發現司機並沒有生氣,是自己想多了。

Amber坦言,她常常因為自己想得太多,容易情緒低落,而感到煩悶。

還有一次,她剛走進辦公室裡,原本嘰嘰喳喳討論的同事,突然安靜下來。

於是她心裡又開始懷疑,同事們是不是在議論她。

不然為什麼她來了,就全都不說話了。

然後,她在心裡一直反思,最近又有哪些事做得不夠好。

後來才得知,原來又是自己想太多了。

當時是同事們剛好聊完了話題,準備工作了。

評論裡有網友留言:“你內心戲也太多了吧。”

如果別人的一個眼神,你都要猜想一番,為難的只有自己。

楊絳先生曾在一百歲感言裡寫道:

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與其在他人的世俗裡畏手畏腳,不如在自己掌控的世界裡大展拳腳。

正所謂:“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內心保持一定的“遲鈍力”,對外界的評價和眼光不過分地敏感,心才會寬闊。

04

一個人最高階的自律,是“遲鈍力”。

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書中寫道:

遲鈍,是一種力量,凡有宏圖大志,希望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應該具有足夠的遲鈍力。

人心如樓閣,要是凡事求快,難免會根基不牢,前途難料。

凡出口,必三思;凡得失,看長遠;凡相處,求無愧。

事緩則圓,思慮慎重,則成就長遠。

“遲鈍力”是讓內心向上的一種自省的力量,是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保持的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