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男女授受不親,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少有人知

俗語:男女授受不親,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少有人知

咱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上下5000年的文化歷史,在歷史長河裡面延伸了很多的華夏文化。在這悠悠的歷史歲月裡面,我們不僅創造出了故宮,長城這些極具民族特色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並且還有兵馬俑、瓷器等等精美絕倫的歷史文物,所以很多的人都說:咱們中國的文化不僅是可以看見的,而且還能夠摸得著。

古人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物質文化財產,而且還給我們留下了最值錢的精神文化糧食。在先秦時候百花齊放的時候,不同的思想文化的碰撞給我們創造了不同的火花,其中最讓人熟悉的就是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的孔子了。

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們,他在我國曆史上也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毫不誇張的說孔子的思想開啟了一個時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我國的等級制度非常的嚴謹,大家就是依靠著這種秩序保證了國家的穩固。

在我們的生活中,受到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薰陶,大家一定都有聽說過“男女授受不親”這樣一句俗語,不管大家是在來玩笑還是在認真的對待這句話,這句話從小就縈繞在我們的耳邊,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什麼嗎?這個就很少有人能夠說出來了。

要知道古代的時候,女人的要求真的非常的高,男女之間不能直接見面交往,女子的名聲在當時甚至比性命還重要,而且女子的名聲不僅是她一個人的事,還是一整個家族的事情。

在這句廣為人知的俗語下,還有一句話,叫做“嫂溺援之以手”,其實這句話就是一道辯論題,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說自家嫂子掉落水中,我們應該出手相救。可是就是後面這半句話,就違背了前半句男女授受不親的觀點。孟子的這後半句話本身的意思是想說,世事無絕對,所有的情況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去變通。

可是在當時,有一個出生在公元前386年的學者淳于髡卻認為,這後半句的觀點違背了當時的思想,因此孟子的這個觀點並不被大家認可。其實這句話原本只是想說對待男女關係的時候,我們應該合乎於禮,知乎於禮,但是也不能夠太死板,要學會變通。

可是在但是那個環境下,孟子的這句話似乎沒能起到什麼作用。並且在之後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男女之間的關係也是更加的謹慎,也是因為這樣,只有前半句流傳到現在。不過按照現代人的思想來說,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學會男女有別,注意日常的社交尺度,學會和他人的相處中尊重他人,就是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