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老農挖井發現120斤"金餅",上交後獲500元獎勵,專家:還差兩百噸

“省中黃金萬斤為一匱,尚有六十匱。”——《漢書·王莽傳》

古代中國以金、銀、銅這樣的貴金屬作為貨幣,中國古代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問世之後,金銀銅的流通仍然十分廣泛。古代貨幣的變遷史,貫穿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對史學家來說,古代貨幣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貨幣的變遷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各個朝代經濟發展的水平,貨幣的工藝也能幫助史學家研究古代的技術發展水平。儘管古代黃金的純度遠不及現代黃金,因為古代的黃金提純技術不佳,古代人對黃金的純度要求也不高。但是古代同等重量黃金的價值卻遠遠高過現代黃金的價值,原因就在於古代黃金作為貨幣流通具有史料研究價值。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東北郊區的一小山村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老農在挖井時幸運地發現了120斤“金餅”,上交給國家後獲得了500元的獎勵和一面錦旗。歷史專家研究後表示:這只是一部分,其實還差200噸黃金。老農原本只是想在自家門口打一口井,方便日常生活中使用,沒想到井沒挖成,反而挖出了一堆金餅。原本老人看到這堆金燦燦的東西也沒想到是真的金子,老百姓沒有什麼檢驗黃金的專業辦法,只能用最原始最古老的辦法——放到嘴裡咬一口。黃金比較軟,如果是真金,人的牙齒用力一咬,能留下齒印。

看著金餅上一排牙齒印,老農和家人欣喜若狂,這是撿到真金子了!這麼一堆金餅,重量足足有120斤。要知道,黃金的價值以兩為單位計算,120斤黃金若拿到市場上售賣,可真是值不少錢呢!老農趕忙讓兒子拿著一塊金餅去銀行詢價,銀行工作人員一看不對勁,立馬叫來文物鑑定專家。確認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金餅,它源自西漢,是國家重要的文物。金幣的形狀是中間凹陷、四周凸起,是西漢時期的一種貨幣。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在中國國土上發現文物,都是要上交的。在文物局的勸說下,老農一家將120斤金幣盡數上交。為了表彰他們大公無私的行為,文物局鄭重地獎勵老農500元錢和一塊錦旗。對於老農全家來說,文物局頒發的錦旗也是一種榮譽。

專家結合史書,發現這些金餅鑄造於西漢末年,是西漢國庫中的儲備金。王莽政權時期,主張貨幣國有化,嚴格限制貴金屬在市場上流通,因此他除了將西安國庫中的黃金據為己有以外,還下令收集民間的黃金。《漢書·王莽傳》記載:十五年間,王莽一共收集了60匱黃金,而黃金一萬斤為一匱。所以粗略估計,王莽收集了300噸黃金,至於這些數額龐大的黃金儲存在哪裡,無人得知 。

陝西老農發現的黃金,很有可能是王莽收集的那一批,老農發現了120斤,專家們表示還有約200噸黃金不知去向。老農發現的金幣,作為西漢的貨幣,也為史學家進一步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價值。國家文物神聖不可侵犯,不僅是重要的史學研究依據,也是國家和整個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理應上交。

雖然老農一開始捨不得將金幣上交,但是經過文物局的教育和勸說,老農意識到這些文物本就不該屬於個人。而文物局感念老農挖掘和發現的功勞,給了一些金錢上的獎勵,也算是合情合理。老農無疑是幸運的,暫且不提發現這些文物讓老農獲得了500元的獎勵和錦旗這樣的榮譽,光是老農幫助國家發現了這些文物,就算是一種成就了。如果史學家透過這些金幣,發現了西漢歷史中未被詳細記載的真相,那這些金幣可就成了真正的無價之寶了,文物最重要的價值也得以體現。

有人可能會替老農不值,覺得120斤金幣能換取得經濟利益遠不止500塊錢,說不定可以改變老農整個家族的未來。但如果這些金幣真的流向市場,國家很難再對其進行追蹤,就更不用說安排專家進行研究了。往大了說,若所有文物都作為發現人的個人財產被私下交易,那史書上沒有被詳細記載的那段歷史,又將如何被後人發掘呢?歷史的真相豈不是永遠無法被揭開了?這樣的遺憾,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不願意有。

參考資料:《漢書·王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