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東廚司命的由來,司命與灶王為何合在一起?

古人稱灶王爺為東廚司命,這是符合古代五祀中司命與灶王二合一的叫法,古代的祭祀司命有二種,一種是大司命,一種是小司命。《周禮·大宗伯》“以樽燎祀司中司命”,蓋即《史記·天官書》“文昌六星,四曰司命”,這位天神不是民間家家戶戶所說的灶王爺,這裡所說的司命是文昌六星中第四星,掌管人們一生的命運,也叫大司命。

在《祭法》一書中“七祀”“五祀”皆以祭祀司命居首。鄭注曰:“司命此小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遣責告者。”又云:“司命主督察三命”。此與後來家家戶戶所祭祀的灶神皆是為小神。《楚辭》裡所說的小司命是也。不過《祭法》一書中並沒有講到百姓立祀,或立戶,或立灶,有祭祀司命的說法。可見在中國漢代以前,司命與灶王並不是合在一起的。

那麼什麼時候,古人把司命與灶王合在一起呢?在漢代的《風俗通》有云:“今民間祀司命,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行者簷篋中,居者別作小屋,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餘郡亦多有,皆祠以豚,率以春秋之月。”這裡提到漢人以雕刻司命人身像祭祀,祭祀用品以豬肉為主,且春秋兩季都要祭祀。以明清時祭祀灶王爺根本不同,不過這也反映了漢時司命之祀極其興盛,跟今日祭祀灶王爺一樣,不知何時始與灶神合而為一神。

寫於唐宋年間的《太上感應篇》,就講到百姓祭祀司命灶君之神。寫於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也談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凹,謂之醉司命。所以在唐宋時確已謂灶神為司命。所以兩神混合在一起,應當在漢晉之期。

《抱朴子·內篇》:灶之神,每月晦,輒上天言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三十日也。《抱朴子》是寫於魏晉時期,這裡已經提到灶王上天言人罪惡之事,不過與後面不同的是,明清時灶王爺於臘月二十三上天述職,而這裡是每月月初上天,而且這裡還談到上天根據每個人大惡小惡而減少壽命,大惡奪紀,小惡奪算,一紀是三百天,一算是三十天。這個說法與鄭君的《禮注》灶王督察三命之說相似。

鄭注又談到他那個時代的人在祭祀司命時,司命是擺放在行神、山神,門戶神、灶神的邊上的,並不是主祭,後又逐漸與灶神合二為一,不過任何習俗都是逐漸相忘,司命原本是五祀中主神,最後配角變成主角,司命反而淪為與灶神一起。

再來說下古代的灶神,《淮南子》裡認為火神是炎帝,有炎帝作火,死而為灶,不過《周禮》又以祝融為灶神,這些都是託祀,古代的灶神信仰是來源於火神信仰。只是不知為何把司命與灶王連在一起?其實不管神明叫什麼,這些都深深表達古代百姓最深切最平凡的夢想,就是能夠吃飽飯吃好飯。民以食為天,希望上天的神明保佑他們五穀豐登歲物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