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乾隆見考生太醜,便出一上聯刁難,對出下聯後龍顏大悅,點為探花

引言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其大概的意思是,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要勤於攻讀六經(科舉考試必考科目)。

自從隋煬帝開啟科舉考試以來,科舉已經成為了普通子弟通向天子堂的一條黃金大道。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歷朝歷代基本上都對科考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完善,考生被錄取的機率越來越低。

時至清朝,這種錄取率變得更低,用萬人過獨木橋來形容被錄取的人數一點也不為過。不過,這也會給朝廷帶來壞處,為了提高錄取率,乾隆皇帝發明了一套以貌取人的方式去為朝廷錄取“人才”。有一考生相當醜陋,但他卻通過了乾隆帝的考驗,獲得了探花。而他們之間的考核,僅是一副對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要求極其嚴格的清朝科考

有人認為,從明朝開始,科舉考試的性質早已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它不再是普通人通向天子堂的一條道路,而是統治者想透過科考的方式去麻痺民眾的思想,從而實現其集權和專制的統治。換言之,明朝的統治者使用的是愚民政策。

到了清朝,這種極具政治目的的教育也被承傳了下來,而科考的形式和內容也更加完善。普通人想要科考成功,從而實現身份的轉變和階級的更改,必須要透過4個關卡。

第1關是院試(即童生試)

而這個資格是通往下一關的必要環節,是普通人進入府、州、縣學學習的必備條件。有意思的是,參加考試者無論年齡的大小,均被稱為童生。

第2關是鄉試

而考官非常特殊,是由皇帝親自指派的。考生們在這一次考試之中可以獲得名次,主要有正、副榜之分,正榜被錄取的人叫做舉人,第1名是解元。

第3關是會試

在這一次考試中,會有300名被錄取為貢士,第1名叫做會元。

接下來是最後一關——-殿試

這是清朝進行科舉考試的主要流程和方式,能夠透過科考的人基本上都是寥寥無幾。那麼,皇帝會不會做出一些改革呢?

二、乾隆特殊的錄取人才方式

到了乾隆年間,這種科考方式要求更加嚴格,能夠透過的人更是相當稀少。所以,他獨創了一種錄取人才的方式,即

以貌取人

乾隆十七年(1752),他決定每6年進行一次“大挑”

這裡的資格是必須要透過院試和鄉試,且最具備有進入

殿試

第2個原因是給讀書人一個希望,讓更多的人參加到科舉考試中來。

當一些人有資格參加

“大挑”

這個方法似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許多考生都躍躍欲試,而乾隆皇帝自己也樂此不彼。

不過這種以貌取人的方法不僅僅被他運用於此,他還認為,參加殿試的人也必須具備好看的樣貌。

有一次,他真的在殿試中遇到了一個才華橫溢,但卻相貌醜陋的考生。為了符合自己的錄取標準,他覺得為難這一個考生,讓他自己知難而退。

然而,考生卻相當從容,對乾隆皇帝的發難都一一化解,這讓乾隆自己都感到佩服,最後給了他探花的名次。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三、巧妙對聯獲探花

這一位考生叫做

劉鳳誥

不過,他是一個存在缺陷的人,不僅只有一隻眼睛,而且相貌看起來相當醜陋。這給他自己帶來了很多的困惑,但也讓他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突破自己的缺陷。

很快,他就參加了殿試,且考卷也被放入了被認為非常優秀的卷檔中,它們將會是乾隆帝看到的第1批卷子。

乾隆很快就關注到了他,迫切地想要與他會面。然而,他的樣貌讓乾隆感到失望,乾隆無時無刻都不表現出厭惡之情。

於是,乾隆想要給他出難題,讓他知難而退

乾隆一直盯著他的單眼,給他出了一句“

北宋寇萊公,雙天官,雙管齊下著詩書

他早已經習慣了別人的明嘲暗諷,所以沒有因此而亂了方寸,倒是非常平靜地給乾隆回了“

大清劉鳳誥,一目人,一目瞭然讀文章

乾隆先是一怔,後就冒出“

獨眼不登金龍榜

他並沒有因這句話而感到失望和尷尬,倒是非常謙和地回了乾隆一句“

半月常能照乾坤

乾隆摸了摸自己扳指,接著給他出了“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漢

他想都不想就回了一句,“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崩緊的臉色突然一轉,變成了笑容,樂呵呵地對他說:“朕失禮了,就給你個探花”。

由此可以得知,

依照乾隆的標準,劉鳳誥想要金榜題名,基本上都是非常困難的。不過,他用自己的實力和才華征服了乾隆,這倒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逆襲。

結語

雖然說,科舉考試能夠比較客觀地讓寒窗學子實現人生的轉變和階級的轉化,但實際上,歷史上就出現很多戲劇劇的科考錄取。比如皇帝給某一個人做狀元,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華和努力,就僅僅是因為皇帝喜歡他,或者是他給皇帝帶來了某些樂趣。

而從乾隆皇帝與劉鳳誥的故事來看,其中不免也包含了許多的戲劇性。既有乾隆皇帝的以貌取人的標準,也有劉鳳誥用實力改變命運的努力。總而言之,相貌也許會讓一個人獲得一次偶然的成功,但常華確認一個人永遠的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