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撕裂的家族:周作人夫婦對魯迅拳腳相加,親侄當眾飲彈

魯迅曾在《吶喊》的自序中說到:“我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了,但自己並不認為可惜。回憶可以使人歡欣,

有時也不免讓人寂寞。

一代文豪魯迅,我國思想啟蒙運動的先驅,卻在文章中屢屢表達憤懣、寂寞和不甘。是因為高門大戶卻家道中落,還是因為兄弟反目成仇?

還有後來,周作人為何被槍傷?親侄子周豐三又因何舉槍自盡?

01周氏兄弟

眾所周知,魯迅原名叫周樟壽,後改為周樹人,188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大家族裡,周家也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

祖父周介孚曾任金溪縣的知事,仕途本來平順坦蕩,卻在1893年的時候,因賄賂鄉試的主考官而被舉報,

從而下獄,後被囚禁在杭州。

當年魯迅只有13歲,突遇變故,全家典當祖宅、田地,費盡周折才救回祖父周介孚的性命。不過也因此事,魯迅的父親周伯宜也被連累革職,

他心氣不順、急火攻心,一下子就得了頑疾。

自此之後,周家元氣大傷,家道中落。

魯迅自己也說:“從小康人家墜入困頓,自可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想必經過此番周旋與打點,少年魯迅已看透了世態炎涼。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說家業衰敗,但也不至於潦倒清貧。

舉家遷回鄉下後,魯迅父親的身體每況日下,沒出三年,便撒手人寰。父親的離世,讓魯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無力。

但作為長房長孫,挑起家庭的擔子刻不容緩,他自知能力還遠遠不夠。但事已至此,

他只能咬緊牙關,做家裡的頂樑柱,成為一家之主,扛起周家的旗幟。

長兄如父,魯迅對弟弟們照顧有加,幾乎所有能給他們的,他都不曾吝嗇。

魯迅去南京求學,進入了江南陸師學堂,不久後他也將弟弟接來,轉入了江南水師學堂。

魯迅藉著公費去日本留學的機會,也將周作人接去日本留學深造。1909年魯迅回國後不久,便任紹興中學堂教員。

1911年,周作人也自日本歸國。

二人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周氏兄弟,互相扶持,旗鼓相當。

後來魯迅在北京置房,將母親與弟弟們一同接來,一家終於再次團聚。

周作人以哥哥周樹人為榜樣,哥哥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弟弟。

“周氏兄弟”在當時可是一個響噹噹的名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02手足破裂

不過好景不長,這段手足之情到底還是生出了嫌隙。

周作人留日期間,與日本人羽太信子喜結連理。不過,

這位弟妹,可不是等閒之輩。

魯迅的髮妻朱安,是位裹小腳的傳統女人,她詩書不通,大字不識一個,所以從不管家事,只管照顧婆婆。

家裡一切大小事宜、收入與開銷都由羽太信子打理。

這位羽太信子一直與魯迅不合,眾說紛紜,但總結來說不過是

“升米恩鬥米仇

”罷了。

羽太信子吃穿無度,揮金如土,

光傭人就有十幾個。揮霍就罷了,她還經常在背地裡挑撥丈夫與魯迅的關係。

魯迅形容羽太信子:“

外貌恭順,內懷伎忌。”

除此之外,

羽太信子還把妹妹從日本接了過來,美其名曰照顧自己生產,後來不知作何撮合,羽太芳子就順利嫁給了魯迅的三弟周建人。這回,羽太信子算是牢牢地掌握住了周家的財政大權,好不厲害。

1923年7月,魯迅收到了周作人親筆寫的信,信中單方便提出“絕交、絕義”還要求大哥自重。這是為何?

事出有因,前因後果穿針引線或許太長,不過簡單來說就是:

羽太信子誣陷大舅哥魯迅,偷看自己洗澡,要丈夫給個說法。

可笑之極也荒唐至極。

魯迅想要為自己正名,周作人卻不再給大哥機會,二人就這樣不清不楚的絕交了。當年8月,魯迅搬出了自己的家。說是家,也分崩離析得不成樣子了。

不久後,魯迅再次回到曾經的家,

周作人夫婦卻對魯迅拳腳相加,指名帶姓地罵他。

本是同根生,本是文化人,卻也因為家庭瑣事,因為一些閒愁而露出自己的“青面獠牙”、粗鄙難看。

魯迅傷心之餘,也更加清醒。

世道人心,不過利益二字。

而此時的周建人,還隻身在上海。周建人多次書信要求羽太芳子來滬與自己團圓,但芳子就是不答應。

她捨不得北平的好生活,也不願捨棄姐姐信子的庇佑。

這周氏一家自此天南海北,即便之前生活在一起,也是其心不合,早已沒了最初的和諧與輝煌。

03追悔莫及

直到1936年魯迅逝世,周作人才頓時醒悟,後悔自己辜負了手足情意。周建人也受到了打擊,好好的一個家,為何鬧成這幅樣子?

不久後,北平陷落,而周作人卻選擇了留在北平,並出任了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館長。這一舉動,至今仍被世人詬病。

1939年元旦,有位自稱是他的學生的殺手造訪,在見到周作人的一瞬間,他開槍將其射傷。

這次事件,讓周作人清醒了過來。

他一生利己,在詩作散文中“瀟灑”,在現實生活中“失去”

他失去了明確的判斷力,失去了兄弟的信任。他自私地希望過精緻的生活,卻忘記了在國家需要支援的時候,更要克己、堅持。

他忘記了手中的筆也可以“殺”人,忘記了魯迅最開始對自己的忠告。

而就是因為這個人生汙點,他的侄子周豐三,周建人的第三個兒子,也為此開槍自盡了。

周豐三自小在叔叔周作人的家中長大,雖說周建人是他的父親,但也只是羽太芳子用來拴住丈夫的籌碼。

他自小情感缺失,自尊心又極強。

他忠於國家,受不了二叔的怯懦和妥協,也看不慣文人們的自甘墮落。所以,為證清白,他舉槍自戕,以死明志。

04結語

周氏兄弟在文學、思想、社會科學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再談周家的遭遇,周氏兄弟的關係,眾人仍然會覺得荒唐、可惜。對於魯迅來說,這樣的回憶,著實讓人覺得不甘、寂寞。

風華一生,到最後,更與何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