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典雅古詩六首:天高白露下,露從今夜白

白露節氣典雅古詩六首:林木含白露,白露忽已凝

白露,何其簡美的詞,它是指秋天清涼晶瑩如水晶珍珠的露水,更是典雅的節氣名稱,時在公曆的九月,農曆的八月,是古代季節仲秋的開始。

當太陽行經黃經165度,真正涼爽的秋天來臨。露水在古代是表示氣溫降低的一個的指標,可見可感,可喜可詩,那洗去空氣燥熱的露水,給天地一片清明,給草木以秋的滋潤,讓人歡喜中有沉定,清涼中有感喟,飽滿中有期待亦有遠思。讓我們在白露時節的金風玉露裡,觸控古人的情懷。

“露霑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

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

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白露八月節》

這是一首經典的白露節氣詩,曾廣泛流行於中唐和晚唐,因為這是丞相元稹對全國頒佈的彝族二十四節氣詩,將典雅的詩文和節氣緊密融合在一起,成為人民居家旅行必備的教科書,讓人們認識瞭解感知白露節氣,並獲得相應的節氣知識。

白露時節,那晶瑩的露水會打在蔬菜和草木上,你可以看見天氣由悶熱多雨,轉向了天高氣爽。

此時有高大的樹木開始落葉,伴隨著涼涼的的秋風。你會從暑熱裡解脫出來,開始整理衣冠,照鏡子。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頭髮乾枯,又有很多人,忽然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

那秋天的野鳥開始多起來,在戶外捕捉獵物,儲存食物,是為了漫長寒冷的到來,也是為了滋養被夏天消耗零落的羽毛。

那路上的行人多了起來,在蒼茫的水陸行走,置身在秋風秋草的旅途,是為了生存和家庭打拼,有時候會有漂泊的傷感。

那秋天的太陽熱烈而短暫,逼著人們在田間趕緊秋收,搶收一年辛勤的勞動果實。此時時間緊迫,所以這一階段要把握天時,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呀!

這裡的八句四聯,寫了白露節氣的特徵,秋露下,鳥覓食,田豐收。同時層次分明的寫了,秋色,驚秋,感秋和勤秋,自然的變化和對人的影響互相融合,有季節的變化,有人心情的感慨,更有一種篤定的現實的勤勞。

喜歡白露節氣的涼爽是正常的,有秋天心情的波動也是正常的,但是歸根到底,要回歸不能懈怠的生活和現實,天道酬勤!

詩句典雅貼心,流傳廣泛。

“炎涼正回互,金火鬱相乘。

雲雷時交構,川澤方蒸騰。

清風一朝勝,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氣盡,始見天地澄。”元稹《秋堂夕》節錄

在元稹另外一首私人作品裡,則描繪白露節氣到來的變化之美。

那炎熱和清涼正在作拉鋸戰,互有來往,秋天的涼風和燥熱交纏在一起。

這是早秋夏天和秋天換季時候的氣溫反覆,初秋往往氣候多變,有時候酷暑,有時候涼風。元稹對天氣的把握非常準確。

早秋時常有雷雨,而且這種雨並不清涼,反而有水深火熱之感。因為早秋還有三伏和秋老虎。

但是白露節氣後就不一樣,此時明顯西風壓倒南風,秋風佔據了廣袤的天空,所以此時,你會發現天氣涼爽,而草木居然出現了讓人欣喜的露水。

草木的蓬勃的生長的氣息,此時已經歇止,開始看見天地間少雲少雨,一片澄明。

元稹時代,肯定沒有當代如此精確的氣候知識。但是這首詩卻有著相對科學的解釋。寫出夏秋換季時那種更替反覆。

白露節氣之美,在於白露之後,秋天漸漸穩定,天高氣爽明淨多麗的秋天終於來了。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賈島《口號》

賈島這首小詩,寫了白露節氣的夜色之美。

賈島是僧人,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山林寺廟,而且他是因為貧苦而出家的,居住的條件可想而知。

白露節氣的夜晚比初秋更加涼爽宜人,睡眠質量高,體力和腦力更加充沛。

但顯然賈島是被忽然下半夜的空氣降溫涼醒的。苦行的生活當然需要運動以維持身體的活力和生機,所以他走到戶外,運動一下,打水。

很難確定他所在的地方是否有井,大機率是挑著水桶,到有泉水的深潭去打水。

半夜裡聽到泉水天然的瀑布響聲,這已經是在山谷。

從一路草木露水的林間小道穿過,站在最深的谷底,仰頭去看秋夜星空。

那林木間凝結著晶瑩的白露,更讓空氣清新,仰頭看著林木之上的夜空,星辰閃耀,分外清晰。

這是秋林難得的夜色之美。潭水如鏡,林木如壁,有坐井觀天視覺的約束,卻又更有視覺無極的深邃美,因為除了星斗青天,還有無極限的星斗青天在水裡。

人在此情此境,怎麼不如化如仙?

賈島的眼睛就是一顆白露,折射了另類無窮的季節之美,幽林之美和禪意之美。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杜甫《白露》

讓我們回到真正白露秋實的塵世。

白露在半夜聚集在,路邊柑橘的果實上,讓柑橘鮮甜滋潤。

露水在早上的陽光裡,被我的馬蹄聲驚散。

我早上騎著馬,去溪水邊的果林視察,那山石間長的果樹茂密連片,碩果累累。

而溪水裡已經有早上的船,來往行駛,將山裡的果實蔬菜運往遠方。

我走到水邊,輕鬆靠在石欄杆上,看著水裡的游魚,它們此時肥美,紛紛出來呼吸空氣。

轉去的路上,馬鞭響處,驚動了還在睡覺的晨鳥,撲稜稜飛起。

我知道秋天的果實快要成熟了,只怕這幽靜的山路,不久之後也會有人來踩踏而熱鬧吧。

這應該是杜甫晚年在四川有一片難得的靠近水邊的果樹林所作。白露時節,他騎馬視察他的果園,那露水凝集在果實上,帶著漸漸成熟的秋美,讓他心生喜悅。

春華秋實,只有白露之後那種看到果實的成長和豐收,才會忘記所有的辛苦吧。

這是白露真正的農家之美,孕育香甜豐裕和希望。

而杜甫的白露詩之所有以有名,並非這首有著旖旎情懷的農家山林詩,而是另外一首,那裡記錄著某個白露時節,最深的悲愴和幽懷。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懷舍弟》

正是因為白露節氣,意味著豐收富庶,意味著家園的興旺,失去家園,顛沛流離的人,更能感受那種深深的沉痛失落。

47的杜甫因為所要去的華州大旱,過去就是送死,不得已帶著自己的妻子孩子轉而輾轉甘肅一帶,顛沛流離艱難求生,而此時他又聽說了安祿山史思明軍隊正在河南洛陽,處在戰爭的風暴中間,杜甫的兄弟家人都在這一帶。戰亂使郵政通訊中斷,久久沒有收到家人的回信,他陷入了巨大的悲傷和憂患和牽掛中。

這是他鄉北方邊關的白露節氣。黃昏的戍鼓打過之後,孤城閉,路上沒有行人,一片蕭條。只有天上的大雁還算是自由的,但那一聲大雁的叫聲,怎麼不讓人思量,雁子是可以飛回它的家園呀,哪怕它是個孤雁,它也朝著家鄉的方向在飛。可是杜甫,在離家很遠的北方邊塞。

他不是不想回去,可是現實無路。

今天是白露節氣,今夜是白露交節,從今夜開始,白色的露水會凝結在草木之上,在往年,它們滋養平靜的田園,帶來秋的果實,那故鄉此時瓜果飄香,田園秋美。

那家鄉的月亮照在豐美成熟的田園山莊,空氣裡是棗子香氣,麥田成熟的味道。在澄澈的秋空,月亮又大又圓,多少人在月下談豐收,話桑麻,歲月艱苦,但是又靜好安詳。

顛沛的遊子分外思念故鄉和故鄉的一切,明明杜甫已經知道家鄉淪陷在兵災裡,但是他所記憶記得的是那最美最圓的故鄉的月亮。正是如此,那月是故鄉明,分外深沉酸楚渴望。

故鄉可能已經被蹂躪的改變的模樣。

雖然有兄弟,可現在這種狀況,都分散流離。甚至沒有一個固定的落腳點和家,能夠知道他們的死生。國破而家亡,故鄉雖好,人事全非。

我在這遙遠的北方,寄出的家信,都常常在路上延誤,又或者丟失,何況現在兵荒馬亂,戰亂不止,他們生死未卜,那故鄉啊故鄉,是我心頭一輪沉重分明的月亮。

看得團圓是何時?

只有經歷過分離的親人,才分明懂得這中間的悲愴,牽心,無奈吧。

中國古老的家國深情,在這首詩中得到最大的展現和昇華。打動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至少這個白露節氣,你是安全的,團圓的,沒有戰爭,沒有憂患。你怎麼不會心存感激,感激這盛世帶來的平安?

“天高白露下,空山秋寂寥。

尋真入谷口,幽景如見招。

白石可礪齒,古木堪懸瓢。

為愛琅玕淨,不知歸路遙。”《題畫·天高白露下》元朝·陳高

正是因為太平,所以很多人才能心無憂患地去旅遊,去飽覽清秋大好河山。

那高天上降下清潤的露水,碧空如洗,所以秋天的山林分外空闊明淨,秋氣寂靜寥廓。

你可以從某一處谷口上山,一路都是優美幽靜的景色向你招手。

那嶙峋的白色的山崖,彷彿像猛獸的牙齒,讓你也忍不住磨牙。

那高大的老樹,讓你感覺如同仙人洞府,你恨不能從此不回到熱鬧而忙碌的紅塵。

更有一片又一片的竹林,綿延在山路兩邊,遮天蔽日,秀色森森,讓你並不覺得旅途辛苦而勞累。

這樣的美景,當代的人也時常在節假日去領略吧。

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國家繁榮,天下太平,無戰亂的驚擾,無生存的憂患,才可以讓人享受大自然無限的山水風露之美。才能一山還望一山高,有著攀登和俯瞰的逍遙快意。

讓我們珍愛白露節氣,珍愛盛世和平,珍愛祖國每寸山水,珍愛故鄉的圓月,併為著這豐收團圓,做著自己的努力!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