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現代社會可取嗎?你怎麼看?

古代時,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個要共同生活一輩子的人,甚至拜天地之前也不一定見過面。是不是感覺非常離譜,但這就是事實。在封建環境中,沒結婚就見面,是有失禮節的。所以單身男女無法自己挑選自己的另一半,他們的終身大事需由父母和媒人定奪。有人說它腐朽,我也是這麼認為。兩個年輕男女的婚姻大事自己竟然無法做主,可見腐朽至極。但當時的社會制度,思想文化都與現在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封建社會很多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算是可以自己選擇,面都見不到,她怎麼搞物件?古代社會制度,社會環境,經濟情況,資訊傳遞速度註定當時的婚姻無法做到戀愛、婚姻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當時社會的產物。在當時,是很好的一種婚戀方式。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惑。開始時我還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腐朽的,為什麼又說在當時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呢?不要著急,河清給您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父母之命”。我們結婚後,父母都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子女們能夠幸福。在古代也是同樣的道理。我相信絕大部分古代的父母親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幸福。在古代,父母之命,並不是隨意指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抉擇。在結婚前,父母都會親自或請人去打聽對方的情況。家世如何,人品怎樣,相貌可否,性格好壞等等。根據打聽到的情況進行分析,並以此為標準來判斷定奪。可以說,“父母之命”在古代其實是婚姻的一種保障。

接下來我再跟大家分析一下“媒妁之言”。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古代書籍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古代封建時期,媒人在婚姻中所佔有的重要位置。問大家一個問題,古代的媒人好當嗎?我要告訴大家古代媒人可不好當。在古代媒人是一種職業,叫媒婆。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經紀人。自己找商品,找客戶,然後把商品賣給客戶從中賺取佣金。媒婆也是這一套。那時的媒婆可是機靈的主,一般人是做不了的。一個合格的媒婆是促成兩人之間的婚姻,一個優秀的媒婆是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緣。這就相當於優秀的媒婆你不僅要促成婚姻還得保證婚姻質量。所以在說媒前,媒婆都會根據雙方的家庭條件、樣貌等條件進行精挑細選。精選出最佳的CP,才會去促成。因為只有這樣,你的說媒成功率,婚姻幸福率才會更高,你才是一個優秀的媒婆。在口碑相傳之下,才會有更多人找你說媒,你才能掙更多的錢。大家一定要明白,當時的媒婆都靠口碑相傳,那個時期她們可沒有在電視網路上打廣告提升知名度的條件。所以,在當時“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姻的另一重保障。

有了父母和媒人雙重保障,兩個新人的幸福還是有一定保障。所以這種婚姻制度在傳信基本靠吼,出門基本靠走,看家基本靠狗的古代盛行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說,當初的社會環境下,這是最好的一種制度,沒有之一。

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社會制度、社會環境、經濟情況、資訊傳播速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婚姻制度同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由戀愛深入人心。我們實現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種途徑。放開了這種途徑,我們還有很多的選擇。可以透過相親網站,可以時網路聊天,可以朋友介紹,也可以是線下交友活動等等等等。

很多人認為古代年輕男女可悲,可大家沒弄清楚,其實我們更可悲。現在有一種觀點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什麼東西?我的戀愛我做主”。我們自己畢竟年輕,經歷的比較少,經驗不足,想法也不是那麼周全。很容易會選擇一條錯誤的道路,給自己帶來終身的遺憾,你說如果我們自己是這樣的,可悲不可悲。同時要知道,我們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在這個社會中生活。無論做什麼事情,包括戀愛、婚姻,我們考慮的不僅是隻有我們自己的想法,還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如果僅考慮自己那就是自私。在考慮婚姻大事時,我們需要考慮我們親近人的觀點想法。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等一些長輩。年長,經歷得多,看的更開更透。觀點更明晰,更應該被重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現代社會則變成了父母長輩根據自己經驗的一種觀點傳達,作為我們戀愛結婚的參考條件。這和古代的父母是同樣的,是在戀愛中給咱們把關,為咱們的幸福增加保障。所以說就算是到了現代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不完全是糟粕,其中的精華還是值得我們去繼承,發揚,並發展新的含義。新的時代,就應該有新的定義。我們可以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解為“父母之建,親友之言”。父母的意見,親朋好友的觀點。剔除了強制、媒介,增加了引導、參考。這時我們再解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的戀愛我做主”。又是一種新的解釋。把父母親人的意見建議作為我們選擇男女朋友的重要參考條件,經過深思熟慮後,再獨立作出抉擇。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

我的觀點可能並不是那麼足,如果您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共同學習。一段美好的感情,源自一個優秀的自己。我是河清,咱們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