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留守兒童給老師的申請書感動眾人:“苦一苦”孩子,他才有同理心

文|福林媽咪

相信我們當中很多人都對自己上學期間的事情記憶猶新,想起來畢業時候抱在一起哭哭啼啼的樣子,有的人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很傻很好笑,有的人也會懷念起那時候的那個TA。

然而,在安徽的一所中學裡,即將畢業的學生在黑板上給老師留言寫道:

“親愛的老師,我們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面臨中考,感恩您從早到晚的陪伴,您辛苦了

請允許我們叫您一聲‘爸爸’,好嗎?”。

老師看到留言頓時淚目。

班級裡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平時老師為了孩子們操了不少心。

這群孩子們非常懂事,也能明白班主任老師對他們默默付出的艱辛。

很多留守兒童早早懂事,能體會到老師的辛苦和不易,相比較於城市裡大多數被爸爸媽媽的愛包圍著的孩子來講,這些孩子更早懂得體諒別人。

那些衣食無憂、嬌生慣養的孩子,反而普遍缺乏體諒他人的能力。

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我們經常會在人際交往中提到同理心這個詞,但是對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就不太能說得上來了。其實同理心可以通俗理解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同理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能否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否傾聽他人等等。

在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的案例中,這些留守的孩子能夠體諒老師的不容易,也透過板書留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這其實就是同理心很好地體現。不過如今,很多孩子都缺乏這種能力。

前段時間,一位幼師朋友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感悟:很多孩子都不適應從家庭生活階段過渡到幼兒園階段,他們在自由玩耍的時候總是會被孤立。

這些孩子多半都是我行我素,滿足“我樂意”的原則,絲毫不考慮其他夥伴的感受。

久而久之,大家就遠離他們了。

但是,這些孩子卻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回家之後經常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告狀,說其他小朋友欺負自己。

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而且每個班都會有一些。

不過,瞭解情況之後會發現,這些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過於溺愛他們的父母。

有的父母根本不講理,明明自己的孩子欺負了別人,反而最後埋怨別的孩子不知道讓著自家孩子。這些父母也經常到幼兒園質問老師,很多班主任看到他們就避而遠之。

可見,孩子的同理心並不是生來就有的,更多的是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

家庭作為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自然對他們影響深遠。

這就啟發我們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忽視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畢竟每個孩子都要融入社會,也需要在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提出了“

關鍵期

”這個名詞,指的就是相應的能力只有在適當的階段培養,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我們同樣要抓住關鍵期。

心理學家皮亞傑發現,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階段叫做自

我中心階段

。而培養孩子同理心心的關鍵期正是這個自我中心階段。

這一階段的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他人的想法的。

皮亞傑透過實驗證明了這一理論:

在兩個小朋友面前放了一座假山,假山的兩側有不同的風景。當問到兩個孩子對方看到什麼的時候,兩個孩子都認為對方看到的和自己一樣。

皮亞傑指出,這個階段,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關注他人的想法,幫助孩子解讀他人不同的情緒。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從孩子的玩具入手,引導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並且讓他們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會讓他人產生積極的情緒。

不過這裡要記住,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我們不能因為聽了某個專家說孩子不想分享時就不要分享,而縱容孩子不去分享,在這個關鍵期裡,我們還是應該適當做些引導的。

比如試探性地告訴孩子互相分享一起玩,看孩子是否願意。

因為

得到孩子的同意很重要,強迫從來都無法解決問題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電影院中正在播放電影,但是一位孩子直接跑到了螢幕前,開始大喊大叫。

這時候,孩子的爸爸媽媽趕緊把孩子抱下來,然後告訴孩子你再這樣我就要打你了。

果然,孩子安靜了一段時間。

但是,過了幾分鐘,孩子就開始大喊大叫,電影院中又是一片混亂。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想象一下自己睡覺的時候如果有人非常吵鬧,自己會是怎樣的心情。

在培養孩子同理心這件事上,強迫永遠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只有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換位思考,為什麼應該有同理心,他們才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

當孩子表現出缺乏同理心的行為時,爸爸媽媽也要努力地做一個耐心傾聽的人。

有的時候,孩子可能並不是故意的,而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做一個耐心傾聽的人。

你的耐心傾聽就是告訴孩子別人說話時,自己要有耐心的去聽,這也是同理心的一種。

這樣,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引導孩子體察他人情緒,提升他們的共情能力。

最關鍵的一點是

家庭地位平等化

,很多家庭說是父親是一家之主,但在家裡,光看

物質分配

就能看得出來,孩子一件外套可能都能頂父親從裡到外全身的衣服。

孩子吃得最好,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而大人則緊衣縮食,這樣的分配就把孩子擺在了第一位,讓孩子如何去體諒爸媽?

跟嬌生慣養的孩子們比起來,這樣家庭裡的孩子算是吃點“苦”吧,但有時候,“苦一苦”孩子,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同理心。

總之,同理心是一個人情商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成長和融入社會的必備技能。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避免孩子成為不顧他人感受的“小公主”或者“小王子”。

但是也要記住,同理心要有,但是也不能忘記自己而變成討好型人格,這裡面的度,還要父母們好好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