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她被譽為古代第一冰美人,因笑惹禍被黑千年,一文物出土還她清白!

她被譽為古代第一冰美人,因笑惹禍被黑千年,一文物出土還她清白(說歷史的女人——第212期)

在中國古代史上,有這麼一個美人,她長得非常漂亮,在後來的很多文藝作品以及影視劇中,對她的美貌都給予了極盡想象力的展示和渲染,總之在挑選褒姒這個角色的時候,不是美女是沒有資格來飾演她的。所以,褒姒之美,堪稱異色了。

但是褒姒除了本身的美貌之外,她還有一個特點,也被廣為流傳,甚至這個特點還充滿了爭議,即她不愛笑,或者說她不笑。也因此,她被譽為古代史上第一冰美人。

我們常在詩裡看到形容美人笑的,比如楊貴妃微微一笑就是千嬌百媚之態,再比如漢武帝的李夫人(孝武皇后)一笑更是值錢,不僅傾城還傾國。既然美人一笑如此迷人和難得,那麼作為超級冰美人的褒姒一笑之下,肯定也是令人神魂顛倒。所以,這就引發了周幽王的無限好奇和神往。

褒姒在之前到底笑不笑,不得而知,因為褒姒是褒國之女,有一年,周幽王率兵攻打褒國,褒國國君就組織國民開始抵抗,但是褒國畢竟乃小國,民寡兵少,根本不是周王朝大軍的對手,很快就被擊潰了。這時候,褒國有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死戰,然後被周王朝的大軍直接滅國,第二個結果是既然打不過就趕緊選擇繳械投降。

但是你說打就打,說投降就投降,這也太容易了,周幽王可不是二傻子,任由你來耍弄的。所以,褒國作為戰敗國,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一般主要都是年年進貢,獻上自己國家的土特產,比如吃的食物或者蓄養的馬匹之類,當然這些東西都比不上一樣東西,那就是美人。

古來帝王多好色,英雄難過美人關,所以一旦進貢上幾個絕世美人的話,一般上國都會原諒小國進行抵抗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甚至還會對其進行封賞。所以,褒國為了國家的未來,就將國中的第一美人褒姒獻給了周幽王。史書沒有記載褒姒的父母是誰,但是一般而言,既然作為政治工具被獻出,那就是代表著國家高度的利益。比如褒國的老闆會對褒姒進行一番思想工作,說你這是為了褒國而獻身的,褒國會善待和封賞你的父母兄弟等親人,你要多對周幽王為我們褒國美言,等等之類。這樣以來,褒姒就大到為了國家、小到為了家人,而懷著一腔報國熱血就被獻給了周幽王。

周幽王本身還很生氣,但是看到褒姒之後,滿肚子火氣就頓時跑到九霄雲外了,因為褒姒真的是太美了,她的美貌足以令一個男人頓時亂了方寸。也正因此,周幽王對褒姒的寵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申王后。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來看,申國和西周王室一直聯姻,關係十分密切,地位在眾多諸侯國中也非常突出,尤其其經濟和軍事力量格外強大。以後,我們會見識到他可怕的力量。所以此時,周幽王為了一個褒姒,而竟然廢了申王后以及太子,這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也正因此,也足以見識到了褒姒美貌的強大力量,她已經讓周幽王失去了理智。到公元前778年的時候,褒姒又為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周幽王非常開心,給這個兒子取名為伯服。到這個伯服4歲的時候,周幽王對褒姒的寵愛越發嚴重。於是,他就幹了一件蠢事,如前所說,他為了表達自己對褒姒的寵愛,就廢掉了自己的原王后申王后,立褒姒為新王后,同時,也廢除了原太子宜臼,立了褒姒所生的伯服為新太子。

周幽王幹這一件事,真的有點頭腦發脹,因為他疏忽了申王后的老家申國的力量。從公元前774年到公元前771年,這中間的三年時間,發生了兩件具有轉折意義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申王后和兒子宜臼被廢除後,他們母子二人不是呆在周幽王的宮中等死,因為後宮政治鬥爭也很慘烈,既然不是王后和太子,那麼就保不準哪天會被收拾,所以說熟悉後宮鬥爭的申王后就帶著自己的兒子宜臼逃回了申國。

第二件大事是周幽王為了討好褒姒,玩了一個遊戲,叫烽火戲諸侯。本來周幽王把自己能給予的都給了褒姒,就算做了王后,但褒姒仍然並不快樂。這可讓周幽王非常苦惱,於是,他身邊的一個寵臣就說了這個遊戲,周幽王很開心,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派人點燃了軍警訊號烽火,果然各地諸侯都帶著兵馬前來救援,但是結果到了帝都卻發現周幽王和褒姒在飲酒作樂。褒姒看到諸侯慌亂的樣子,就笑了。這件事,讓周幽王在諸國之中從此失信,失信也意味著失去擁護。那麼結果就顯而易見了,到公元前771年的時候,申國老闆(此時申王后的老爹已經掛了,做老闆的是她哥哥)為了幫助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就派遣使者聯合了了鄫國、犬戎兩支強大的力量,一起攻打周王朝,周幽王率兵抵抗,結果戰敗,西周滅亡,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這件事並沒以周幽王的死而結束,褒姒反因此被送上了道德的審判臺,她成了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在歷史上繼續被黑了下來。

關於褒姒因笑被黑千年這件事,在歷史上,尤其是近代是存在極大爭議的。具體有2種說法和2種證明:

第一種說法是記載的真實性爭議,我們都比較公認的司馬遷《史記》記載為周幽王為了讓褒姒一笑,故而點燃了烽火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烽火之外還有一個軍事報警器叫大鼓。結果,褒姒果然一笑,但以後周幽王也為此付出了亡國的代價。總之,《史記》的記載跟我們今天流傳的說法差不多。

第二種說法來自於《呂氏春秋》的記載,這一版的記載主要側重於報警的方式,《史記》是烽火,而《春秋》則是擊鼓,即在周王朝和諸侯約定,在大路上修築高大的土臺,在上面安置一面巨型大鼓,有敵情時,則擊鼓為號。倘若照此來看,則“烽火戲諸侯”則為戲說了。那麼到底哪一種更為可靠?這可是決定褒姒清白的事啊。於是到了近代,有了兩處證明。

第一處證明:一代歷史學大家錢穆在其代表作《國史大綱》中對此進行了質疑,他的主要觀點為,眾諸侯有遠近,不可能同時到達,另外諸侯來救援發現沒有敵情就帶兵而去,這麼一件事有什麼可笑的呢?褒姒的笑點也未免太奇怪了。所以說,烽火戲諸侯乃小說家言。另外,周幽王是主動進攻方,又不是被攻打,他舉烽火也不符合和諸侯國的約定啊。

第二處證明可不是說說的事了,這次是出土文物,在公元2012年,我國著名學府清華大學被贈一批出土文物戰國竹簡,又稱為清化簡,此竹簡中記載了周幽王失敗的經過和原因,但卻唯獨沒有所謂的“烽火戲諸侯”之事,當時的時間應該比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更近,若有此事,定會有所涉獵。在清華簡中記載,周幽王是主動帶兵去攻打申王后的故國申國,申國的老闆為了保家衛國,就聯合了犬戎部族等國進行反擊,結果周幽王自己部隊的戰鬥力不行,戰敗了。

結論:透過錢穆的質疑以及出土文物戰國竹簡的記載,我們基本理清了所謂的“烽火戲諸侯”一事的真相。褒姒作為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冰美人,她因笑惹禍被黑千年的黑鍋也該被摘去了,別的理由可以不信,但是文物清華簡的出土應該足夠還她清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