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乾隆作詩千千萬,不如劉邦兩句半,到底怎麼回事

導語:讀過歷史,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帝王中有很多愛作詩的人。比如曹操就有名作《觀滄海》的流傳於世。曹丕的《洛神賦》也是不可多得的名作,就連我們心目中的暴君隋煬帝楊廣也有“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的名句流傳後世。

有“詞帝”之稱的南唐後主李煜更不用說,他的詞作無數首都成為經典,得以流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佳句了。

今天我要說的兩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們也愛作詩。一個是劉邦,一個是乾隆。要說對作詩的興趣,劉邦自然比不上乾隆,因為他留下的詩篇比較少,歷史上有記載的,僅僅只有兩首詩,一首是我們熟悉的《大風歌》,另一首便是《鴻鵠歌》。

《鴻鵠歌》我們可能不是那麼熟悉,但是“大飛起兮雲飛揚”一句,可以說就連小學生都朗朗上口,在這首詩中也體現了劉邦的豪邁情懷。與劉邦相比,有一位皇帝詩作最多。給這位皇帝起一個“作詩狂魔”的稱號也不為過,那就是大清朝的乾隆帝。

乾隆皇帝的愛好可以說是十分的廣泛,他不僅喜歡奇珍異寶,也喜愛藝術品,同時對字畫美女情也有獨鍾,但是對比之下,他最喜歡做的事應該就是作詩了。

乾隆皇帝的詩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產量極高,高到什麼地步?具有記載的詩作就有4萬多首。這是什麼概念?雖然說乾隆皇帝壽命比較長,從1711年活到了1799年,共活了接近88歲。

那麼我們就算從十三四歲開始算,他在接近七十年的時間裡,每天至少也要寫三首詩,才勉強夠有4萬多首,還不算寫廢的。

如果是個閒人,那也就勉強算了,但他是日理萬機的皇帝,在終日處理完繁雜的政務再顧及後宮三千佳麗之餘,他真的有那麼多時間來做詩嗎?

再看看詩的盛唐,在歷史的記載上,唐朝詩人留下的詩也就四五萬首有幾個來個乾隆皇帝的詩作,數量幾乎可以碾壓整個盛唐。

先不說這些詩到底是不是乾隆爺自己寫的,但在數量上,是佔了絕對的優勢,那麼質量如何呢?多別的我們先不做對比,就跟同樣是一代帝王的劉邦的詩做一下對比看看。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但是全詩渾然天成,氣勢磅礴,不僅體現了其雄心壯志,同時也把劉邦逐鹿天下的滿腔熱血和豪邁氣概。

特別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句,更是把他君臨天下的帝王之氣體現得酣暢淋漓。從詩作的水平上可以說是很高了。

再對比一下乾隆帝,雖然作詩很多,但是我們對他的大多數詩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就說我們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看不見。”說是小學生水平也不為過。

駱賓王六歲便作《詠鵝》,還流傳千古。如此直白,便不用再做翻譯了,與劉邦的《大風歌》一比較,其兩個人的水平高下立見分曉。

所以後來才有了一句玩笑話,“乾隆作詩三四萬,不如劉邦兩句半。”其實也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詩也好,寫文章也罷,並不在數量多,而在於其藝術水平的高低。

比如唐朝的張若虛,雖然是“小李飛刀,只會一招”,但是僅憑唯一有記錄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做到孤篇壓全唐。

總結:雖然乾隆的詩總體質量不如歷代是人的名作那麼高,但是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而且他愛好寫詩這一個特點也不是什麼缺點。畢竟在戰亂的時代,帝王們忙於征戰四方、開疆擴土,哪有心思放下腳步來寫詩呢。

只有在安定和平的時代,帝王才有心思騰出手來,偶爾吟風弄月、附庸風雅。雖然乾隆皇帝的詩算不上精品,但也絕非全是爛詩。即便不是才高八斗,也體現了他是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也許在詩作上他比不上劉邦,也比不上曹操更比不上李煜,但是,作為一代帝王,他也有可讓人認可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