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朝12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清朝歷十一世共十二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

如果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排名的話,清朝皇帝應該可以分為三個檔次。

第一個檔次是擁有開創之功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還有在對內文治或者對外武功上有突出貢獻的清聖祖康熙帝和清世宗雍正帝。

個人認為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應該可以並列第一。

說努爾哈赤第一,原因很簡單,畢竟是開國太祖,在當時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摸爬滾打多年打下了一片基業,有了這個開端才有後來的清帝國,光是這份開創之功,就足以當得起第一了。

至於清太宗皇太極,則是一個被特別特別嚴重低估的清朝皇帝。

他在位期間對外降服漠南蒙古和征服朝鮮,對內是大刀闊斧的改革,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不只是將國號改為“大清”,更是將後金這個統治鬆散的汗國,開始走上中央集權之路,成為帝制集權國家。

關於中央集權這點,皇太極轉化可以說是相當之重要,像大家熟悉的清朝八旗制度,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清朝兵制的一種,其實並非如此,八旗制度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出來之時,其實是一種獨特的軍國民制度,而努爾哈赤甚至提倡的是“八家分權”,壓根不是集權的制度,旗人對於本旗旗主的忠誠甚至超越了對於大汗(皇帝)的忠誠,這種分權模式很容易埋下分裂的種子,而皇太極的一系列改革,就是扭轉這種分權狀態,使清朝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可以說皇太極在位17年的一系列文治武功是相當不錯,為清朝入關打下了堅實基礎,可惜他的運氣並不怎麼好,猝死於明朝滅亡前夕的1643年,若是多活幾年,帶領清朝入關,使清朝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全國性政權,那麼他的歷史評價就將是另一個樣子了。

康熙帝可以排名第二,他的一系列文治武功,大家都熟悉,這裡就不多做重複了,放眼大歷史來看,康熙的貢獻其實稱不得祖的,更稱不得“聖祖”的,像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將西漢疆域擴大兩倍有餘,廟號也不過世宗,而康熙帝時期,清朝並沒有大規模開疆擴土,主要是平定內亂,抵禦外敵入侵,鞏固統治,而清朝疆域的巔峰是在乾隆帝時期。

但放眼清朝來說,康熙帝的貢獻是很大的,因為清朝是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第一個是元朝,元朝國祚可是不足百年,沒有過了百年大關。

而康熙帝時期,國家看似處於上升期,但是內部矛盾其實很大,可謂暗潮洶湧,但康熙帝解決了這些問題,極大的鞏固了清朝統治,等於是使清朝破了百年大關,光憑這點足以排第二。

雍正帝可以排第三,正所謂創業難,守成也不易,為什麼不容易呢,因為創業說白了就是自己建立新的體系,打破舊的腐朽的體制,而想要守成守好了,需要面對的則是開國以來,各方勢力形成的固定階級,再直白點就是面對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想要保持國家政治清明,行政效率高,難免要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皇帝都是妥協,甚至有些是失敗的。

而雍正帝面對康熙晚年因為過度“仁政”留下的爛攤子,諸如官場貪汙腐敗成風,是大力整頓,還有實施的新政,更是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但是都成功了,可謂是進一步鞏固了清朝統治。

如果康熙帝之後,不是雍正這樣的鐵腕皇帝,而是一個能力平庸之輩,那麼就不是進一步鞏固統治,而是局勢會迅速惡化,甚至有可能連百年大關都過不去。

第二檔次則是守成不錯的皇帝,分別是清世祖順治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慶帝。

順治帝之所以可以得世祖廟號,其實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的父親皇太極打下入關基礎,卻在1643年猝死,結果是六歲的順治帝登基,而順治帝登基以後就被攝政王多爾袞架空,直到順治七年冬多爾袞猝死,順治八年才徹底親政。

而在此期間在攝政王多爾袞實際統治下清朝完成了入關大業,並且滅李自成之大順,亡張獻忠之大西,一鼓作氣消滅南明的弘光、隆武、紹武三個政權,奠定了清朝大一統的格局。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順治帝只是坐享其成,其實順治帝親政以後十年時間,還是做了不少實事,諸如重用漢官,緩解了內部矛盾,並且限制諸王貝勒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在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使抗清鬥爭進行高潮以後,順治帝一改多爾袞時代的作風,開始“以漢制漢”,以洪承疇為五省經略,可謂是穩住了局面,使南明永曆政權並沒有進一步擴大戰果,反而是越來越不濟,最後敗走緬甸。

整體來說雖然順治帝的世祖廟號有水分,但並非是無能之輩,在守成方面還是不錯的,所以排名第四。

乾隆帝則是可以排名第五,這位皇帝可謂是譭譽參半,身為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今天被很多人詬病,評價並不是很正面,因為面對官僚機構的僵化還有社會矛盾的層層滋生,乾隆帝並沒有像其父雍正帝那般進行大刀闊斧改革,而是沉迷於“盛世”之中,並且以奢侈作風無形中惡化當時局面,使清朝在他在位末期迅速開始走下坡路,一手釀成了嘉慶帝初期的白蓮教起義。

但另一方面,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疆域達到巔峰,在開疆拓土方面的成果很不錯,諸如抓住時機,趁著與清朝糾纏了差不多百年之久的準噶爾內亂之際,派兵將其剿滅,將西域故地重新納入中國疆域。

因此不能以非黑即白的視角,全盤否定或者肯定乾隆帝,就整體功過來說,乾隆帝雖然有過,但是功績也不小,算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嘉慶帝可以排名第六,身為一代仁君,這位皇帝的一生可以說是很平庸,只能說守成勉強合格。

當然他還是有著開明一面,一改之前文網過密作風,廢除文字獄,一定程度上也是緩和了社會矛盾。

第三個檔次則是守成不行,文治武功皆不行的低水平皇帝,分別是咸豐帝、道光帝、同治帝、光緒帝、清末帝溥儀。

咸豐帝可以排名第七,雖然這位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四無皇帝”,但在宋安之個人看來,他是第三檔次中最優秀的皇帝了。

因為這位皇帝雖然個人能力不強,也無治國理政的高水平,但是務實精神還不錯,還是善於變通的,諸如在太平天國運動如荼如火之際,咸豐帝面對當時八旗和綠營戰力低的情況,並沒有死抓權力不放,而是開放地方團練,給地方一定的自主權,以抵禦太平天國,而曾國藩就是靠搞地方團練,最終組成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的,可見咸豐帝這招雖然長時間來看不利於中央集權,但最起碼解決了當時的燃眉之急,不然不務實,死抓權力不放,等到人家打到帝都兵臨城下了,再去後悔再去改變有什麼用呢?

道光帝可以排名第八,其實也沒有什麼其他原因,因為比之後面三位皇帝,他最大的優勢在於有實權,而後面三位皇帝沒有實權,沒有完全展現自己的個人能力和對清朝的貢獻。

光緒帝可以排名第九,這位皇帝雖然是傀儡皇帝,逃不出慈禧太后的手掌心,但還是很開明的,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並且變法內容多是不切實際的,但證明光緒帝並非封建頑固和坐以待斃之人,面對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大清,他是有心改變的,並且甘願放棄權力的。

同治帝排名第十,雖然這位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展開洋務運動,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並且與英法列強講和,甚至被有些人稱之為“同治中興”,但並非同治帝功勞,因為他也是傀儡皇帝,並無實權,而且明顯沒有像光緒帝那般開明。

清末帝溥儀排名十一,也就是最後,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三歲登基,六歲清朝亡國,根本沒有發揮餘地,而且身為亡國之君,自然只能排名最後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歡迎大家吐槽、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