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王陽明將小人分為三等,不同的小人應對方式不同,學會能越來越順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這是當年諸葛亮對後主劉禪的諄諄教誨,意在提醒他治國中任用小人的害處。生活中的我們自然不需要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但是小人這一群體始終是無法迴避的現實,無論是在日常的工作還是一般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和你對著幹甚至處處為難你的人。

面對這種人我們當然不能夠聽之任之,即便是以“仁義禮智信”著稱的孔老夫子都提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的反問,但是如果我們一味地與這些人對抗的話,浪費精力的同時更有可能激怒他們導致魚死網破。

那麼,生活中遇見惹不起的小人究竟該怎麼辦?

一代大儒王陽明曾經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疑惑,他年輕的時候也因為小人而傷透了腦筋,但他在龍場悟道之後最終想出了對付小人的三個對策。

陽明先生年輕的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憤青,他滿懷信心地進入了官場之後卻發現現實和他想象得完全不一樣,朝中的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尤其是以大太監劉瑾為首的宦官集團,利用手中的權力胡作非為。

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王陽明相當氣憤,但無奈自身的官職低微無法撼動奸佞的小人,他的心中實在是愁苦萬分,但年少氣盛的王陽明在明武宗正德元年還是沒能忍住自己心中的憤懣,為此惹下了大禍。

王陽明在正德元年目睹了太監劉瑾擅政之後的暴行,尤其是在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被劉瑾等人逮捕之後,憤懣至極的王陽明上書救援這些人卻觸怒了劉瑾,為此受到了杖責四十的懲罰,並且被貶為了貴州龍場的驛丞。

更為驚險的是,劉瑾在貶謫了王陽明之後還覺得不夠,為此在王陽明經過的路上派人追殺他,王陽明雖然偽裝跳水而逃過了生死劫難,但此後的他便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少年時期即有才名的王守仁此時已經34歲了,他回顧了自己一小半的人生經歷,突然就明白了過於剛強和清高並不是什麼好事。“堅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老子當年的名言,而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王陽明在弘治五年和弘治八年兩次科考中就表現了他的這種剛強和清高,尤其是弘治八年落第之後的王陽明,說出了:“人皆以不中為恥,獨我以不中憤怒為恥”這樣狂妄的話,如今想來實在是鋒芒過露了。

王陽明在貴州龍場三年一面勤懇為官,一面潛心體悟大道,終於認識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全新境界,從此以後他對於小人的態度為之一變,並且想出了三條策略。

王陽明的三條策略分別指向三種類型的小人,每一種小人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處理方法。

第一種小人是上等的小人。他們內心深處的良知尚未泯滅,很多事情只是迫於形勢而已,對付這種小人的策略便是“含而化之,順勢而易之”,也就是說順著形勢的變化來趁機拉攏這些人,然後以內心的良知來感化他們。

第二種小人是中等的小人。他們內心深處的良知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他們還沒有達到能夠獨當一面的程度,因此大都是依附在某一勢力之上的,王陽明對付這種小人的策略便是“利而誘之,威而懾之”,既要用利益來引誘這些人投懷送抱,又要用一定的力量來約束他們。

而第三種小人則要難對付得多,他們不僅良知已經完全泯滅了,而且手中的權力還相當大,威逼利誘以及道德感化都起不了任何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了。

王陽明對付這種小人採取的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便是劉瑾這樣的小人也害怕身邊出現小人,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來攻擊他們自身,是最好的辦法了。

王陽明自貴州龍場迴歸官場之後,便充分地利用了他的這三條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直困擾他的小人的問題,為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貢獻出了他的力量。

明正德十一年,王陽明被任命為了南、贛、汀、漳等地的巡撫,此時這些地方的盜賊相當猖獗,經常騷擾百姓且燒殺搶掠,給當地的治安和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王陽明在此時便使用的他的第二套策略,那便是“恩威並施”對付這些毫無良知但是難成氣候的盜賊和沆瀣一氣的衙役,他首先對那些串通盜賊的衙役們宣告只要提供有效情報便不再追究往事。

很快便有很多衙役坦白了他們的罪過且主動提供情報,而後王陽明便根據這些情報大展神威,他以“詭異”的用兵手段率領著一些書生和衙役平息了數十年的盜賊之亂,被當地的百姓稱之為“神明”。

而這些作亂的盜賊和串通的衙役中有很多人是迫不得已的,王陽明又以他的第一套策略對其進行了感化,這些人在接受了懲罰之後再也沒有犯過錯了。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了叛亂,訊息傳到了北京之後舉朝為之譁然,而當時處在閩贛一帶的王陽明義不容辭地踏上了討賊之路。他效仿當年的曹孟德與孫劉聯盟的赤壁之戰,在鄱陽湖與寧王的叛軍展開了生死對決,最終在寧王叛亂35天之後將其擒獲。

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使得朝中的佞臣極為不滿,一來是他們平時就與寧王交往甚密,而來則是他們還想借此來一場政治投機。

以太監劉瑾為首的佞臣集團建議南巡的正德皇帝“擒獲”寧王,便集體建議王陽明將寧王釋放。王陽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巨大的政治陰謀,一旦自己將朱宸濠釋放,那麼“串通作亂”的罪名是逃不掉了。為此他採取了第三套策略去對應朝中的小人,就是說服了與太監劉瑾不和的大太監張永,將朱宸濠交付到他的手中而後自己便稱病不理會此時。

太監張永本身就是一個奸佞之臣,但是他與太監劉瑾已經由交好發展到了反目,這正中了王陽明的下懷。果然,張永接受了朱宸濠之後,太監劉瑾等人的詭計便無處可施了,王陽明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逃過一劫。

王陽明先生歷來是以“心學”著稱的,但是很多人都對他的生平不甚瞭解,不能夠理解他為何能夠在明末複雜的政治環境下保全自己,並且數次建功立業。在那個小人當道的年代,陽明先生正是透過他龍場悟道之後的三條策略,完美地周旋於諸多的小人之間並且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的智慧對於我們在職場、官場乃至是日常的生活中都大有裨益。

遇見惹不起的小人,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陽明先生的這三個對策去處理,再棘手的事情恐怕也會變得簡單很多,生活也會越來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