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漢文帝為什麼要實行“無為而治”?是懶惰,是淡泊,還是無奈?

嘿,只要有了權力,誰不想奮發,誰不想雄起,誰不想開疆拓土,誰不想千古流名?

但是,一個清醒的政治家,一定會有大局觀點,一定能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局勢,一定會做出順應局勢、符合歷史要求的選擇。

漢文帝是劉邦的兒子。劉邦是漢朝的第一個皇帝。因為秦末的動亂,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據說劉邦當了皇帝,居然湊不齊四匹同樣顏色的馬來拉車,大臣們上朝只能坐牛車。國家經濟之薄弱,可見一斑。

劉邦當皇帝不久就去世了。繼位的劉盈與稱制的呂后,保持了經濟上的恢復性發展,但在政局上時有動盪。這樣,西漢從公元前202年,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公元前180年。

呂后死後,大臣們清算諸呂,擁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這時候劉恆面臨的問題是:經濟上尚未恢復元氣,政治上內有權臣,外有地方豪強和諸侯藩王,軍事上匈奴未滅,不時侵擾。

問題很多,但並不完全是壞事。地方豪強有時也可以為朝廷貢獻力量——舉個例子吧,如果匈奴進攻,你猜邊境的藩王與豪強著不著急?會不會協同中央、進行抵抗?

當然,整體而言,地方豪強和藩王都是國家的“離心力”,對朝廷的統治弊大於利。但是前面說了,漢文帝面臨的問題太多,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己呢,作為一個被大臣們迎立的藩王,根基不穩,實力不強,基礎不夠。

所以,不管是從政治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或者是軍事角度,漢文帝的首要任務都是穩定局面,積蓄力量,發展經濟,以圖後算。

所以,漢文帝時期很少搞大動作(當然不是完全沒有)。概括起來,就是“無為而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