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知足是一種處世態度,常樂是一種人生智慧

五色令人眼花繚亂,五音令人耳朵失聰,五味令人失去味覺,縱情狩獵使人心狂野不羈,稀世珍寶,令人行為不軌。

所以,聖人只求溫飽,而不追逐名利和聲色之娛。

因此,聖人主動遠離浮華的生活,而甘願過簡單的生活。

北宋張知白封相後,日子仍然過得一如往常。

親朋好友見後,有的人勸他應該隨俗一些,有的人譏笑他自命清高。

張知白都不為所動。

對於眾人的不解,張知白的答案是:他現在領的俸祿,當然可以讓全家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人性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生活質量一旦上去了,有一天跌下來,家人便會受其累。

既如此,為什麼不能用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呢?

《紅樓夢》裡,賈府被抄家,全府上下都痛苦不堪,唯獨李紈鎮定自若。

這個女人,在賈府繁華的時候,過得也是清心寡慾,等落難時,倒顯得比別人更加冷靜。

當披頭散髮的平兒,哭著進來報告官兵正在抄家,賈母嚇得魂飛魄散說不出話來,王熙鳳哭暈在地上,王夫人和邢夫人嚇得魂飛魄散,而李紈卻能夠保持鎮定,不斷安慰受到驚嚇的賈母。

李紈是賈政的長媳,丈夫早逝,只留下一個兒子,書中這樣說李紈:“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書中雖然寫得如此絕望,但從事實的角度去看,當大難來臨的時候,唯一受影響不大的,可能就是李紈了。

在富貴的時候,李紈就是粗茶淡飯,家被抄了,生活還是一如平常。

也許有人說,這樣活著無趣,然而清新淡薄方可養志,後來她的兒子考中舉人,也是有因有果的。

知足,是在慾望上控制自己,並不是讓我們不思進取。分清了這點,才能讓我們找到生命的真諦。

《增廣賢文》中寫道:“人生知足何時足,到老偷閒且自閒。處處綠楊勘繫馬,家家有路通長安。既墜釜甑,反顧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實難。”

人一輩子也沒有知足的時候,到老就擠出點時間清閒一下吧。只要有楊柳樹就可以拴馬,處處有路通長安。

既然釜和甑都已經碎了,再回頭又有什麼益處呢?潑出去的水,想全部收回來,實在是太難了。

人生之路,猶如一條不斷向前延展的跑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

所以,給心靈松下綁,讓過去的事情過去,還自己一個清涼福地,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更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

有一首詩《寒夜》,裡面寫“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尋常的日月,因為有了梅花便有了大不同的意境。

心裡,因種下喜悅之情,便如這梅花一般,使我們的生命有了盎然的生機。

《菜根譚》中寫:“人之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灼目之電光,如懸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巨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樂?如何看他不破而懷念生之慮?如何看他不重而貽虛生之羞?”

人的生命,就如糧倉裡的一粒米那樣渺小,像耀眼的一道閃光一般短暫,像懸崖邊的朽木一般脆弱,像大海里的波濤一般漂浮不定。

知道了生命的真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心懷喜悅的去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