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水滸傳》裡的四大寇,歷史上真的存在嗎?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一部水滸傳,江湖沉浮錄。看懂了水滸,你就看懂了人心。水滸傳裡英雄無數,唯獨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讓人印象深刻。

為什麼梁山英雄的故事能流傳千年,被世人所談論?正是這些英雄行俠仗義,敢愛敢恨,讓無數人為之動容。梁山的英雄,有名的如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燕青等等,他們的故事想必讀者都以熟透。

水滸傳的後半部,梁山歸順朝廷之後,代表朝廷打了幾場戰役,分別剿滅了當時宋朝的三大叛亂,分別是:淮西王慶,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臘。加上原本的的山東宋江,這四股勢力,被稱為“四大寇”。

那這“四大寇”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王慶其人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中寫道:柴進閃身入去看時,見正面鋪著御座,兩邊几案上放著文房四寶:象管、花箋、龍墨、端硯。書架上盡是群書,各插著牙籤。正面屏風上,堆青疊綠畫著山河社稷混一之圖。轉過屏風後面,但見素白屏風上御書四大寇姓名,寫著道: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柴進看了四大寇姓名,心中暗忖道:“國家被我們擾害,因此時常記心,寫在這裡。”便去身邊拔出暗器,正把山東宋江那四個字刻將下來,慌忙出殿,隨後早有人來。

關於宋江、王慶、田虎、方臘他們“四大寇”的說法在真實歷史上真偽如何,且看考證。

先看王慶。王慶是東京大富戶王砉的兒子,從小身強力壯,好鬥喜歡使棍棒,參軍做了副排軍。但生性浪蕩,與童貫的女兒童嬌秀勾搭成奸,事發後被刺配流放,又因殺人畏罪潛逃,入贅了地方豪強段家。

為了躲避官府追捕,王慶索性帶人嘯聚山林,開始打家劫舍,還搶奪房州倉庫錢糧。王慶攻破了南豐府後勢力更加壯大,開始縱兵南下襲破荊南城池。三四年間,王慶佔據了宋朝八座軍州,在城中建造寶殿宮闕,設文武官員自稱“楚王”。

羅貫中有一本書叫《三遂平妖傳》,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敘述北宋仁宗時鎮壓胡永兒、王則夫婦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小說。王則歷史上確有其人,河北涿縣人,本是農民,逃荒賣身為牧羊人,為地主放羊。后王則應募到宋軍中當兵,逐漸升為小校。

王則雖是農民出身,但從其經歷來看,頭腦比較靈活。他利用傳說,開始製造世道變革的輿論,並以此為號召,與德州、齊州計程車兵、農民們取得了聯絡。此前,宋真宗鹹平三年,益州戍兵趙延順等發動起義,推都虞候王均為首,建號大蜀。

起義軍佔領益州、漢州,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眾至數萬人,宋廷派雷有終率軍入川得以鎮壓。王則汲取益州士兵起義的經驗,也準備乘官吏們慶賀新年時起事,攻取河北。但計劃不如變化快,這個計劃被洩露,王則不得不在慶曆七年十一月冬至節提前起事。

當天,當貝州官員們去天慶觀拜謁時,王則率領起義士兵開啟兵庫,奪得武器,並開啟監獄,釋放了囚犯,隨即逮捕了知州張得一。王則佔領貝州後,建國號安陽,稱東平郡王。王則的起事地離首都開封不遠,如此聲勢,極大地震動了宋朝。

這時,參知政事文彥博自請前往鎮壓。慶曆八年正月,仁宗派文彥博為河北宣撫使,以明鎬為副,領大軍圍攻貝州。宋軍攻城,久久不能攻克。最後佯裝在北城急攻,卻在南城挖通地道,潛入城內。起義軍突圍而出,王則、張巒、卜吉等被俘。起義士兵仍依村舍作戰,直到最後被焚犧牲。

王則被俘至開封,遭肢解而死。王則起事不過六十五天,但給宋朝極大的打擊。王則的故事至南宋時在民間流傳甚廣。羅貫中吸收繼承宋元以來有關王則起義的史料、民間傳說,在此基礎上加工整理而成《三遂平妖傳》,很多人認為王則即為《水滸傳》中王慶的創作原型。

田虎其人

接著看田虎。《水滸傳》中關於田虎的情節並無具體,而且這一段還是到了晚明之後才有的,情節上也存在巨大的差異。

小說中介紹田虎是沁源縣的一個獵戶,長年打獵,力氣過人,武藝純熟,有喜歡結交惡少。當時,宋朝南澇北旱,百姓民不聊生,因此人心思亂。田虎乘機糾集亡命之徒,捏造妖言,煽惑民眾。到處搶劫財物,連官兵都剿滅不了他們。

田虎不過一個獵戶,為何就這般猖獗?因為那時各州縣雖有官兵防禦,都是老弱虛冒。後來田虎手下的人越聚越多,具備了一定的規模,這時他就不再滿足於劫奪財物,開始攻城略地。很快他就攻佔了五州五十六縣。擁有了地盤和兵馬,田虎索性自稱晉王,建造宮殿,獨霸一方。

那麼,歷史上有田虎這個人嗎?北宋的確有威勝軍,就是沁源縣。沁源縣的來歷悠久,西漢時,名為谷遠,王莽當政後將谷遠縣改為谷近縣,北魏末年,又命名為沁源。

《水滸傳》的版本主要還是以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個版本。“田虎”出自百二十回,這百二十回據說是施耐庵收集資料,羅貫中編寫,而羅貫中就是山西人,所以他對沁源不陌生。

那“田虎”的原型是誰?其實現在公認的“田虎”原型是宣和五年洛州農民起事首領張迪。據記載張迪聚眾十萬人,攻陷州縣,後張迪戰敗而亡。

宋江和方臘

然後是《水滸傳》裡存在感最高的宋江和方臘,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大Boss。而且這兩邊起事的時間差不多,《宋史》等正史還有記載。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為解決財政困難,悍然宣佈將整個梁山泊水域全部收公。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收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爆發,在宋江等人的帶領下,武裝聚集。宣和元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事,並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

但宋江所部在正式宣佈起事後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戰于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宋江一夥一時間無人能敵。宣和元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頒旨招安,但沒有談妥,隨後命令政府軍前往討伐。

宋江為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年餘。宣和三年二月,宋江攻取淮陽軍,繼由沭陽乘船進抵海州。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義軍所向,及知宋江以十餘隻鉅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千餘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

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隻也多被焚,退路斷絕,戰敗被俘,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的一部分。

方臘起事則是在宣和二年。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派人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向汴京,每十船組成一綱,時稱“花石綱”,東南民眾深受其害。

當時睦州青溪人方臘利用摩尼教和民眾不滿在幫源峒聚眾萬人起事,方臘稱聖公,建元永樂,分設官署。隨後攻克睦、歙、杭、處、衢、婺等州縣,聚眾至數十萬。

宣和三年初,宋廷任命童貫為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領大軍十五萬南下鎮壓,方臘控制的州縣相繼失陷。四月,方臘率部退守幫源峒,與官軍決戰,所率七萬人多戰死,方臘被韓世忠所俘,押送汴京處決。

南宋之後的一些野史多記載宋江參與徵方臘之戰,《東都事略—徽宗紀》將平宋江列在平方臘之後,《折可存墓誌》稱北宋名將折可存在平方臘之後參與平宋江的戰鬥。

所以,《水滸傳》裡所謂的“四大寇”,只有宋江、方臘是真實歷史人物,王慶、田虎則是由真實原型演繹。

一開始的七十回版本,只寫到了大聚義為止;一百回版本,則沒有提到王慶和田虎;後來為了增加小說的故事情節,一百二十回版本的《水滸傳》,才有了徵王慶、田虎和遼國的戲份,這也是為了彰顯梁山好漢行俠仗義、為國為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