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不憂不懼,做勇敢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

《被討厭的勇氣》,第一次看到書名,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勇氣”怎麼會被討厭?

讀過方才理解,不是勇氣被討厭,書名的意思是不介意別人討厭自己,即使自己展現出來的形象是不完美的,做出的事是不完善的,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出自己。再通俗點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講述的是阿德勒的心理學,用哲人和年青人對話的形式完成,讀來通俗易懂,有很強的代入感。

說真的,看到書的一半時,我不想再讀了。對於像我這個年齡,已經過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很多道理都懂了,早已克服了自卑害羞的心理,還有必要再讀嗎?感覺這本書適合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特別是十幾歲的少年。

但當我繼續讀下去時,隨著青年的提問,哲人的回答,我發現這本書適合任何年齡的讀者,而且讀後立即受益。

為什麼有人容易害羞自卑?為什麼在人前缺乏勇氣?為什麼感覺不到自由?為什麼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困擾你的問題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少年時特別害羞,自卑心理非常嚴重。不要說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言,只要超過三個人的小團體,我就不敢說話。家裡來了客人,不敢打招呼,甚至不敢進屋。路上遇到熟人,也不敢吭聲。

記得我上中學時,有一次接連三節課老師都提問到我,我都沒有回答出來。我羞愧難當,恨不能鑽進地縫,恨不能立即退學,那一整天心神不寧。

上學時不敢舉手發言,不敢問老師問題,總是會擔心“提這樣的問題會不會很幼稚,老師會不會笑話”。參加工作後,開會也不敢發言,恐怕說出不恰當的內容。

我原來以為形成以上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害怕說錯話辦錯事,在別人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

哲人說,如果是獨處,誰都能夠像國王一樣無拘無束。但在人前為什麼不敢發言呢?不敢人前展露出來呢?真的只是缺乏自信嗎?答案是否定的。

缺乏自信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真正的原因是共同體感覺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把對自己的執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做到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建立起共同體感覺。

全世界是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體的說法運用到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

全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看。

第一,人的一切行為都有某種目的。

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如何看待過去。我們對過去的看法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之所以不幸,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而是因為自己缺少獲得幸福的勇氣。

第二,人的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人際關係往往錯綜複雜,複雜無比,阿德勒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課題分離’的說法。

什麼是課題分離?

通俗的說就是“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是你的事”。自己管好自己即可。

阿德勒提出,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其實都是因為他人的課題,你妄加干涉,或者是你自己的問題,被他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做好課題分離,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第三,人生的意義只在當下,在此時此刻。阿德勒提出:如果你的人生沒有目標,那也沒有關係,人生其實很簡單,不要搞得那麼複雜。人生要認真而非深刻,不要老想著能到哪裡就到哪裡,而是不管到哪裡都要認真的過好此時此刻。

願我們都能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不憂不懼,做勇敢的自己。

作者:阿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