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周國平:讀大師的書,走自己的路

(各位親們,如果有三天以上的時間,你們看不到“南部文化”任何的資訊,那就是因為我釋出了最為起碼的邏輯和基本常識,釋出最為真正的正能量,而被他們封了號。大家不用傷悲,可關注另一個叫“南部文旅”的公眾平臺。為了山澗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為了我們夢中的橄欖樹,為了我們心中真正神聖而莊嚴的信念,我愛你們。)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當代著名學者、作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守望的距離》、《人生哲思錄》、《人與永恆》等。

如今書籍愈來愈多,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東西卻愈來愈少。都說開卷有益,其實開卷也可能無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發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創造力。

01

好的書籍是朋友,但也僅僅是朋友。與好友會晤固然是快事,但必須自己有話可說,才能真正快樂。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

每人都是一個神,然後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

書是人生的益友,但也僅止於此,人生的路還得自己走。也許有的人對一本書或一位作家一見傾心,愛之彌篤,乃至白頭偕老,我在讀書上卻沒有如此堅貞專一的愛情。我不願同我所喜愛的任何一本書或一位作家廝守太久,受染太深,喪失了我自己對書對人的影響力。

我的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麼詩!”我與他爭論:“儘管有歌德,儘管有波德萊爾,卻只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

02

有的書會喚醒我的血緣本能,使我辨認出我的家族淵源。書籍世界裡是存在親族譜系的,同譜系中的佼佼者既讓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競爭慾望,使我也想為家族爭光。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識到的一些東西記錄了下來。更多的東西尚未被我意識到,它們已經存在,仍處在沉睡和混沌之中。讀書的時候,因為共鳴,因為抗爭,甚至因為走神,沉睡的被喚醒了,混沌的變清晰了。對於我來說,讀書的最大樂趣之一是自我發現,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一些好東西。

我們讀一本書,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新增。

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其餘一切,只是死的“知識”,也就是說,只是外在於靈魂有機生長過程的無機物。

03

天才和白痴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儘管原因不同。倒是對於處在兩極之間的普通人,知識較為有用,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可以發展實際的才能。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而貂已足和沒有貂者是用不著續狗尾的。

前人的思想對於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們去精確地分析這些食物的化學成分吧,至於我,我只是憑著我的趣味去選擇食物,品嚐美味,吸收營養。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樂而健康,這就夠了,哪裡有耐心去編制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不求甚解,就是用讀閒書的心情讀,不被暫時不懂的地方卡住,領會其大意即可。這是一個受薰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你用來理解大師的資源——即人文修養——在積累,總有一天會發現,你讀大師的書真的像讀閒書一樣輕鬆愉快了。

為我所用,就是不死摳所謂原義,只把大師的書當作自我生長的養料,你覺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穫不是對採摘某一個大師的果實,而是結出你自己的果實。

讀大師的書,走自己的路。

04

讀書的心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有一些書,最適合於在羈旅中、在無所事事中、在遠離親人的孤寂中翻開。這時候,你會覺得,雖然有形世界的親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無形世界的親人相逢了。在靈魂與靈魂之間必定也有一種親緣關係,這種親緣關係超越於種族和文化的差異,超越於生死,當你和同類靈魂相遇時,你的精神本能會立刻把它認出。

書籍少的時候,我們往往從一本書中讀到許多東西。我們讀到了書中有的東西,還讀出了更多的書中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