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若沒有這次發掘,五千年中華文明要少2000年

作者: 慄百萬

河南,地處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目前所轄市有4個(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屬於中國8大古都,這個數量可以說是很震撼了,一個省份就幹掉了全國一半的數量啊。

其實我們常說的“中華五千年文明”,是從炎黃時期算起的。但是在國際上,不僅是炎黃時期,連夏朝的存在也是不被承認的,因為就算有二里頭遺址(位於今河南洛陽)的存在,但至今仍未能發現夏朝及以前的成熟文字,自然也沒有同期的文字記載。

商朝不一樣,它有記載、有遺址,也有震驚中外的文字——甲骨文。所以商朝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是中華3500年文明的開端。而商朝的認定,與河南安陽殷墟的發掘有著直接的關係。

△中國文字博物館

大三的時候,我們專業曾有幸去過殷墟博物館和中國文字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其實一群不學無術的學生,是考察不出來什麼的。但放眼望去,巨大的墓坑、青銅器裡的人頭骨、體型不一的完整屍骨、各色的禮器、精美絕倫的甲骨卜辭,這浩大瑰麗的場景讓我們無不動容。在觀摩那些整理出規律的甲骨文時,每個人也都盡力用自己淺薄的知識去辨認,心裡裝滿了一萬個驚歎號。自此,我也對安陽這座城市充滿了好感。

古今繁華程度差異巨大的城市有很多,安陽就是其中之一。

而今的沒落的城池下,曾經存在過那麼一個燦爛的都城。那兒有占卜時火燒甲骨裂開的紋路密碼,有充斥著奢靡之氣的“酒池肉林”,有被禁錮的閃著靈動雙眸的鹿,有也有那動輒上百個人牲的血腥獻祭。

△司母戊鼎

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侯家莊武官村

看著一張張甲骨卜辭拓片時,你會覺得它近在咫尺,甚至能聽到帝王因頭痛而發出的嘆息聲;但是當你想全面觀望那個久遠的帝國時,所有的細節又似乎在飄散,你不清楚那個數千年前鐫刻卜辭的貞人因何緣故,某個筆畫少了點力道。

不得不說,商朝是一個太考驗想象力的朝代。它殘酷又夢幻,它真實又虛無,它充斥著血腥的奴役與祭祀,它吸引著所有人,包括你我,也包括楊鳴條。

楊鳴條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的主人公,書名叫《甲骨時光》,這本書就像甲骨文一樣奇妙又迷人。它不是什麼歷史、文字研究的學術類著作,而是一本以甲骨文為密碼的小說。

△1991年秋在殷墟花園莊村東H3發掘的占卜龜甲

楊鳴條的原型是身為“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這個小說無論是歷史背景、人物、事件,都有極高的真實度,如果拋開作者對於細節的幻想,那麼民國時期的單線敘事部分看起來甚至像紀實文學。但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至真至幻。作者在充分尊重歷史和學術的基礎上,生生用驚人的想象力把這段故事撕開了一個口子,肆意地、淋漓地扔進去大段大段的夢幻材料,然後用縝密的思維邏輯將它編織成一個雙線的、引人入勝的、跨越3000多年的奇幻之旅。

*甲骨四堂,指中國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學者,分別為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

考古不是一時、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先進的理論、技術為引,更需要官方的資金、政策支援,安陽殷墟的考古就非常不容易。1928年,中央研究院派考察團來到河南安陽,開始了對殷墟的第一次科學發掘。一直到1937年,期間發生了許多故事。

△1928年殷墟第一次發掘工作人員合影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國內軍閥混戰、地方與中央關係緊張、對考古工作不夠重視;國外各方勢力對中國珍貴文物虎視眈眈、日本攻陷東三省甚至控制其他部分北方地區。再加上安陽地方勢力想撈錢、民眾貧窮愚昧、考古隊經費嚴重不足等問題,困難重重。

楊鳴條本身就一直在研究甲骨文和殷歷,對考古工作充滿了熱情,聽到甲骨文這幾個字他就像“那些初戀的中學生聽到別人提到他暗戀的人的名字一樣一下子臉紅了。”

楊鳴條同時也在雜誌上寫連載小說,故事裡有商王帝辛、貞人大犬、宛丘巫女、周文王和姜子牙等人物,有他對於當時未解的甲骨謎團的幻想,也有極盡奢華又充滿血腥的都城。

△1930年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田野工作隊

來到安陽之後,整個考古隊跟各方勢力鬥智鬥勇,也一直忙著解開各種謎團。在安陽小屯村,楊鳴條遇到了一位後來一直忠實於他的侏儒——藍保光,他是一位天生就能把甲骨鐫刻得跟商朝時一模一樣的“天才”。藍保光的母親更是一位神秘的人,她得了麻風病,每天都在說一些別人認為是胡話的東西。但是楊鳴條接觸之後才發現,她可以背出自己小說中還沒來得及刊登在雜誌上的部分!

考古期間,楊鳴條發現了一幅三折畫:“三幅畫連起來看,畫中央的都是主神出巡,但實際上畫的是一幅人類的遷徙圖。”這幅畫裡有安陽洹河邊的區域,佈滿了宮殿和城牆,天空中還有日食和一組星座。這幅畫的出現,引發了一陣狂潮,因為大家都認定這是一張“藏寶圖”!最後,經過一系列的靈異感應和天才推算(省略了那————麼長的精彩故事),楊鳴條終於確定了商代宗廟遺址的位置……

△現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在這本小說裡,3000多年前的商王帝辛、貞人大犬、宛丘巫女、周文王和姜子牙與20世紀的楊鳴條、安陽考古隊、傅斯年、明義士、懷特主教、青木、藍保光等因為甲骨文而糾纏到了一起,迸發出奇幻的火花,閃爍在我的心上。

商朝,這個現被認定的最遙遠的朝代,值得一切的幻想。

鳴條之戰後,湯率諸侯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後經多次遷都,盤庚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商代早期和中期,青銅器的發展日趨成熟,到了晚期,青銅禮器的種類已經非常繁多和完善了。在商後期,周文王也推演出了對中華文明影響至今的“易”。甲骨文更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它已經初具“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的功能,為現今世人描摹了具體的商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