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豪宅綠屋往事:吳同文與姨太太攜手赴死,房子歸還原配卻不願入住

在那個風花雪月、燈紅酒綠的民國時代,富家子弟裡、名門望族中,有著數不盡的明豔故事。或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愛恨糾葛,或是大動干戈的浴血拼殺,一絲絲、一片片記憶碎片,組成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留給後人品評。

舊上海,多的是故事。在眾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裡,吳公館男主人與其姨太太的故事便是一段奇聞。

至今,每逢人們談到那座老房子的時候,還是會說起這兩個人的故事。

上海銅仁路333號有一座綠色的豪宅,這是上海第一家裝有電梯的私人豪宅,由知名建築大師鄔達克負責設計建造。這座私人豪宅設計巧妙,用色出挑,被老上海的人民稱之為“綠房子”。

豪宅綠屋裡,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豪宅男主人吳同文與其姨太太攜手赴死後,原配拒絕入住他們歸還給自己的這棟房子。

不滿聯姻,自覓佳人

在豪門貴族之中,聯姻是個很常見的事情。聯姻的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二是出於政治力量的增強。

對於聯姻的兩家人來說,婚姻只是一個強強聯合的手段。

至於聯姻的那兩個人是否過得幸福,都不重要了。

吳同文的家族是靠著顏料起家的大家族,貝家也是建築領域的名門望族。在吳同文十九歲的時候,他風風光光地迎娶了貝家的九小姐。不為別的,為兩家都好。

這對家世相當的俊男美女的組合,本以為會是先結婚後戀愛的甜蜜夫妻,可誰曾想這兩人的關係竟是一直不好。

吳同文與太太婚後沒幾年,就漸漸冷落了她。不知在何處,他遇到了另外一個女人,並把她帶回家當姨太太。

受到電視劇和電影的影響,我們總會認為太太們是優雅端莊的,姨太太是風情萬種、妖嬈迷人的。但其實不然,吳同文的這位姨太太就很正派。

她的長相清秀可人,打扮也是優雅端莊,絲毫不遜色與別的太太。除此之外,

這位姨太太還是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好女人。

她專門報名學了廚藝,只為更好地照顧丈夫;她性格體貼溫柔,待人隨和又好,且頗有見識。

吳同文出席政界和工商界的活動時,總喜歡帶著她

。這位女子的發言和交談,總是能讓他欣喜不已。簡單來說,帶出去不丟面!

吳同文的這位姨太太確實有墨水、有思想,那些曾與之有過交談的工商界老人每每提及她都是滿口的溢美之詞。因為她自信端莊,談吐有度,所以大家都不是很在意她的姨太太身份。

據說,吳同文的姨太太是從十六歲的時候跟著吳同文走的。關於她十六歲之前的事,我們便無從得知了。

這位姨太太無疑是非常厲害的,除了太太之外,她是這棟綠房子裡的第二位女主人。

自她入住綠房子以後,吳同文也沒有再帶過其他的女人回家。

深得丈夫多年喜愛本就不易,更何況,她的子女、太太的子女以及街坊鄰居都對她的評價很高。她很厲害。

吳家好婆,最不滿的是丈夫

綠屋真正的女主人,當然是吳同文的正房太太貝家小姐。都說姨太太可以有好幾個,也可以說不要就不要,但是太太只能有一個,也不能說不要就不要。更何況,

貝家小姐與吳同文的婚事還是兩大家族的聯姻

。縱然婚姻生活再不愉快,兩人也絕不能毀掉這個婚事。

貝家小姐也不是沒有見過市面的人,她自幼錦衣玉食,生活在亭臺樓閣、水榭花園的獅子林之中。與吳家聯姻之後,這位雅緻尊貴的小姐搬入了綠房子。

或許在最開始的時候,貝家小姐也憧憬過自己的婚姻生活。可在結婚四五年的時間裡,她與吳同文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兩人互相冷眼相看,我們也無從得知。

貝家小姐在26歲的時候就被丈夫冷落,在她29歲那一年,吳同文把16歲的姨太太帶回了綠屋。

在綠屋裡,吳同文和姨太太住在4樓,貝家小姐及其子女住在3樓,他們平時不常見。

每次見面,姨太太都會畢恭畢敬地喊著她“太太”

,絲毫不丟禮。電影裡姨太太們的陰陽怪氣,在吳同文家裡是不存在的。

貝家小姐是個很持家的人,即便是被抄家以後,她也依舊是照常的豁達開朗、親善大方。街坊鄰居對她的評價也很高,稱之為“吳家好婆”。這位吳家好婆,對每一個人都很和善,唯獨在談到自己丈夫的時候,眼神裡充滿了不屑和憤怒。

雙雙赴死,原配嗤之以鼻

在那個到處充滿了革命批鬥運動的年代,但凡是跟資本家沾邊的人都得不到好果子吃。吳同文家中有錢,自然也逃不過批鬥運動的打擊。

那一天,吳同文與姨太太穿戴整齊。看著被“大革命”運動砸碎的弧形玻璃窗,兩人相視一笑,沒再多言。姨太太手法嫻熟的煮了兩杯香濃的咖啡,兩人躺在搖椅上,並肩坐下,慢悠悠地喝完了這兩杯帶著一整瓶安眠藥的咖啡。

是的,就算要死,兩人也要體面地攜手共赴黃泉。

貝家小姐這位正房太太聽聞此事以後,十分惱怒,怨恨兩人死也要死在一起。

後來大革命結束,吳同文得到了平反。平反後,他們要為吳同文開追悼會。但是,關於姨太太的遺照該不該掛出來這一問題,吳家人陷入了持久的爭議之中。

由於沒有爭議出個結果,他們索性不再舉辦吳同文的追悼會了。隨著吳同文的平反,綠屋也被政府歸還給貝家小姐。只是,這位正房太太並不想要那個綠房子,她寧願住在現在分配的小房子裡。

前塵往事,皆是傷心故事,不要也罷。

小結:

那棟美麗的綠屋,曾經做過酒吧,也做過西餐廳。如今,它已然成為了一棟辦公大樓。

建築是沒有靈魂的,賦予它靈魂的是曾居住在裡面的人。每當人們走過綠屋的時候,或許會在恍然間想到那些發生在民國時期的明豔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