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城鄉規劃專家趙兵:保護民族傳統村落,守護民族文化之根

文/趙兵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理事

西南民族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 兵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構成的國家,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在歷史程序中形成了豐富豐富多姿、源遠流長、特色多樣的傳統村落,這些承載著各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村寨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共同發掘、研究、保護和傳承,而民族建築作為各個民族物質文化的載體,是各民族歷史文化留存下來的結晶與痕跡。進入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命題賦予民族工作、民族研究、民族學科建設新的重大歷史使命。

在民族傳統村落這樣的多民族人居共同體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本地村民和移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包容互助親如一家,凝心聚力共奔小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這裡持續踐行,匯聚起各民族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近年來,西南民族大學建築學院先後多次承辦了西南民族聚落保護與傳承、西南民族聚居區建築文化遺產、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與社群營造、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築等多次國際、國內研討會,大力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研究工作,結合學校的民族學、民族經濟學以及青藏高原研究的優勢和特色,助力學院建築類、設計類兩大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成為國內唯一一所建築類雙專業(城鄉規劃學、建築學)透過教育部、住建部專業教育評估的民族高校,現已經設立建築學和城鄉規劃一級學科碩士點,建築學專業和城鄉規劃專業先後入選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支援專業。本人一直致力於民族傳統村落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研究,目前正在努力開展國家重點社科基金專案《藏羌彝走廊地帶民族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研究工作。

眾所周知,自2012年至今,全國共有五批共計6819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看似數量較大,實則不然,這大約僅佔全國現有行政村的百分之一,真可謂是百裡挑一。中國傳統村落涵蓋了全國除港澳臺之外的所有省份,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價值最豐富的活態農耕文明聚落群。

藏羌彝走廊地帶作為自古以來眾多民族南來北往、繁衍遷徙和溝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區域內自然生態獨特,文化形態多樣,文化資源富集,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沉積帶,在我國區域發展和經濟社會建設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這裡既是多民族聚居區域、也是國家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重點地區,既是中華水塔所在的三江源水源涵養區和水土保持區,還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在這個特殊的區域,還有許多非常具有研究價值和亟待保護的傳統村落還是藏在深山無人識,失在近期無人知。

這裡有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習俗、樣式獨特的民居建築、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藏羌彝走廊地帶所在區域歷史厚重,人傑地靈,千百年來多民族文化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傳承、生生不息,存留下了形態多樣、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數個民族傳統村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研究價值,但大多藏在深山人未識,面臨著保護、傳承、更新等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民族建築集中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生存狀態、審美情趣和文化特色,是文化基因的歷史留存和文化藝術的結晶。

在民族村落中,民族建築作為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其保護和更新直接關係到整個村落的可持續性發展,民族建築同傳統村落一樣,應根據所在區域、傳統建築、民族文化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保護方式,保留、修繕、更新等不同的方式應對著不同存留現狀的民族建築。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傳統村落與民族建築的保護與發展成為大家共識的基礎上,認知民族村落與民族建築的重要性,進行民族村落與民族建築的深入廣泛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舉措,才能真正有效地的守護民族文化之根基。

(趙兵,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理事,西南民族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鄉村規劃、生態經濟、區域規劃和城市經濟方面設計實踐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民族地區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村鎮規劃設計、產業佈局與流域地區資源承載綜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以及西部專案和國家社科重大招標專案子課題,在國內重要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3部,任主編編著3部,主研專案成果獲得四川省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持專案獲得國家民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和國家民委社科調研成果二等獎,主持教學成果獲全國民族院校教學成果三等獎。國家民委教學名師,主持教改專案獲得國家民委和四川省教育廳立項,主講專業課程分別獲得四川省首批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四川省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認定、四川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四川省委組織部好課程支援,參加10餘項部省級城鄉規劃標準的編制與修訂)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資訊宣傳部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