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國“最扯”的一段關羽“刮骨療毒”之時,華佗已經死了11年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

這是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之前所說的話。可若是根據相應史實進行分辨比較,不難發現這一段故事純屬瞎扯,可以說是三國裡“最扯”的一段。因為據記載,截止關羽中毒箭前,華佗已經死了十一年,那又是誰替關羽“刮骨療毒”的呢?

結合相應史料,華佗有一弟子名叫樊阿,此人不僅天分高,還勤奮好學,勇於鑽研,深得華佗喜愛。樊阿從師於華佗之時,華佗便傾囊相授,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學交給了這個尊師重道極具醫學天賦的徒弟。樊阿也沒有辜負華佗的期望,他是繼華佗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外科聖手”,他還十分擅長針灸之術。《三國志·魏書二十九·方技傳第二十九》中有記載:“阿善針術。凡醫鹹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說的便是其針灸之術的精湛,能針到病除。

根據關羽中毒箭的相關記載,應該是這位樊阿替他“刮骨療傷”,救他性命。而他為關羽所做的手術過程,即便沒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之中如此誇張,那至少也是一個清創縫合的手術,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手術風險和難度也是不低的。且不論十分會造成病人失血過多,單是怎樣避免術中、術後不出現傷口感染的情況,都是一大難題。由此可見,樊阿的醫術高明不是空穴來風的。那為什麼《三國演義》中要冠以華佗之名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樊阿和華佗一般謙遜,不愛慕虛榮,不為五斗米折腰。可以說不論是從醫術還是做人作風方面,兩人都是一樣的醫術高超,不愛慕虛榮。並且樊阿本身以從師於華佗為榮,把華佗作為自己的目標。當有人問起他名號之時,他總說自己是華佗的徒弟,少說自己的姓名,從而導致很少人知道他的姓名。

其次,由於樊阿是華佗的徒弟,在行醫習慣上或多或少的與華佗相似,再加上在給關羽刮骨療傷的時候,曾經建議使用自己師傅華佗的麻沸散,提到了華佗這個名字。並且華佗一直傳聞其青春永駐,被誤認為華佗當年並未死也是有這個可能的。

最後,自然是進行了藝術加工。由於華佗的於醫學界的貢獻太大,而關羽又時一代忠良之將,令二人有所交集,所帶來的的藝術感染力遠不止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另外,相對於鮮少透露自己姓名的樊阿,華佗更加的聲名遠揚,他救人的故事廣為流傳,也有不少人崇拜著他。再者,後人瞭解先人之事只能靠典籍記錄,而有關樊阿的記載少之又少,換做華佗更能增加說服力,於是華佗便成為了這場“刮骨療傷”的主人公之一。可以說,華佗是平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但這個大便宜可不是什麼人能撿的,若你沒有如華佗那般一生行醫於各地,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治癒了各種疑難雜症。或者你沒有像扁鵲的醫術,沒有如張仲景一般寫下了《傷寒雜病論》,沒有像李時珍一樣嘗百草而著稱《本草綱目》,這樣的便宜可是輪不到你頭上。可見,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是不會發生的,沒有一定的實力,自然是受不住這從天而降的餡餅。當然華佗本人也根本不稀罕自己搶佔弟子的功勞,更希望後人如實記載。

總而言之,出於對歷史的尊重,《三國演義》之中這一段記載屬實不和實際,但從藝術角度上來看,適當的進行藝術加工,為了襯托出關羽的堅韌不屈和華佗的醫術高超適當的虛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這終究是虛假的,不能被當作是真正的歷史所記載,這也許也是《三國演義》是本小說而不是正史的原因。《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遠大於其歷史價值,但與事實不符的地方也是需要指正,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中窺探當時的一些內容,但真正的歷史是需要各種事實資料相互佐證,而不是一家之言。這也是我們作為歷史的看客,瞭解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之時需要注意的一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