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良和樊噲,在劉邦入關後起到了巨大作用

引言

在我國封建歷史中,以平民之身獲得九五至尊者寥寥無幾,劉邦算一個,朱元璋也算一個,至於劉秀,那隻能算半個。在四百餘位皇帝中,這個比例堪稱懸殊。

不過反面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兩百年後的赤眉,兩千年後的太平天國,中間的這些歲月交替,王朝更迭,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大量的平民乍富後悲慘結局的警示案例。

帝王圖鑑之漢高祖劉邦

不難看出,平民問鼎天子之路雖然可以走通,但是過程必然十分困難,否則也不會出現上述事實。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劉邦的化龍之路來分析其中的困難原因。

復原的阿房宮

劉邦在先於項羽進入關中後,面對著咸陽城的巨大財富,立刻深深地沉迷其中,瘋狂享受著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勝景,將其他一切事物拋諸腦後。

此時,深得劉邦信賴的猛將樊噲和總軍事張良先後進諫,力勸他以天下為重,使得劉邦從聲色犬馬中驚醒,將享樂之心昇華為奪取天下之心,完成了自我蛻變,為之後的楚漢爭霸奠定了重要基礎。

劉邦入關後窮人乍富,沉迷享樂無法自拔

項羽和宋義被派去救援鉅鹿後,劉邦也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後楚懷王命令他攜帶一支部隊,趁著秦國東線防守空虛時,沿豫西通道攻入關中:

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鉅鹿城下幾乎集合了起義軍和秦軍的全部精銳

當時,宋義帶領的陣容堪稱豪華,項羽和范增的能力世人有目共睹,而劉邦之所以能成為西軍主將,是因為後楚懷王覺得他善於攻心,有能力將隊伍做大。

就這樣,劉邦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不過幸運的是,他這一路頻頻得到貴人相助,陳留酈氏帶著人馬主動來投,張良更是從韓王成手低跳槽到劉邦麾下。憑著這些能人的相助,再加上章邯王離的主力全被牽制在北線,劉邦居然先行從武關攻入咸陽:

因襲攻武關,破之。又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滷,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又戰其北,大破之。乘勝,遂破之。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

當時,天下的奇珍異寶、飛禽走獸、美女駿馬、奇淫巧物全部收集在咸陽,終日在沛縣遊蕩過的劉邦哪裡見過這個,尤其是他本來就好酒色享樂,立刻一頭扎到寶物中享樂去了。有了主帥的帶領,漢軍將士也不甘落後,紛紛爭搶起了咸陽城中的資源。

影視劇中的秦朝美女

劉邦做出這種舉動很正常

一方面,咸陽收集了天下至寶,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平民乍富後,很容易受到外物的干擾,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另一方面,按照後楚懷王和眾將的約定,劉邦先行入關,他就是關中王了。其實從當前的局勢來看,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沛縣亭長,一路打拼到關中王,這個結果已經算得上是圓滿了。

對於古代的平民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所以絕大多數平民終其一生都將精力放在了求取溫飽上,許多百姓一輩子忙忙碌碌,只為了碎銀幾兩,可偏偏這碎銀幾兩,卻能消除百千煩惱。

秦地盛產駿馬

劉邦比起一般百姓,他的需求算是上了一個層面。在沛縣時,他就喜歡喝酒賭博,沉迷女色。問題是他又不從事生產,終日遊手好閒,缺乏支撐自己需求的財力基礎。雖然很多時候他可以靠賒賬和欠錢解決燃眉之急,但是這終究不是尋常之計,劉邦的享樂之路必然是走得步履維艱。

當他突然間可以隨意決定無數珍寶的歸屬後,昔日受壓迫的物質需求和享樂思想必然迅速爆發,在短時間內壓抑住了理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突然爆發後,就會各種各樣的飽暖思淫慾,各種各樣的見錢眼開。

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說劉邦沉迷享樂就是錯誤的行為,當絕大多數人在行為上達成一致,那麼該事物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有的人就能克服住自己的慾望,憑藉理性跨過這道考驗。他們已經超越了人類憑喜好行事的本能,將眼界和心境抬升了一個高度,這種人是很可怕的。

樊噲當頭棒喝盡顯忠良,劉邦卻無動於衷

世人皆知樊噲在鴻門宴大顯神威,護得劉邦周全,其實早在入關後,樊噲就曾經挽救過劉邦。主迷顯忠良,當劉邦沉迷享樂不可自拔時,樊噲便對劉邦進行了當頭棒喝:

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願急還霸上,無留宮中!

樊噲影視形象,也是屠夫的代表形象

這段話出自《資治通鑑》,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通鑑》和《史記》一樣,作者的筆法凝練簡潔,概括性極高,往往力圖用最少的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從而將整段歷史完全呈現。

不過樊噲這段話中卻出現了數個毫無意義的語氣助詞,比如‘’耶‘’、‘’也‘’、‘’焉‘’,如果去掉了這幾個字,完全不會影響整段文字的意思,那麼司馬光為何要加上這幾個字呢?

眾所周知,樊噲是以屠狗為生,雖然在古代能吃上肉並不是一件易事,屠夫具備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仍然也逃不過平民的身份。

屠夫的基本特徵就是直來直去、孔武有力,從樊噲的表現和後世對他的記載來看,他基本符合這個特徵。這樣的形象會給人留下一個直觀的印象,那就是樊噲在戰場上殺敵的能力極為突出,不過治理國家的能力不足。因此司馬光加上這些語氣助詞,是為了表達樊噲性格直爽,卻不懂得語言藝術,將一個為劉邦憂慮卻不會表達的現象展現給讀者。

白臉的曹操

我們的國粹京劇,經常將人物臉譜化,比如曹操的扮相是大白臉,白臉是奸相,關二爺是大紅臉,是忠相的代表,因此許多人一看到曹操出場,立刻想到壞人出場了,而關二爺出場就是好人登場。

有了這種初步印象後,觀眾會認為曹操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他是四處引戰的罪惡軍閥,他是毀壞漢室根基的亂臣賊子。而關二爺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威震華夏、忠義無雙、匡扶漢室、行事正直。

紅臉的關二爺

但是人是極為複雜的個體,其性格兼具正反兩面,曹操做的許多事有其合理性,而關二爺的一些行為也值得商榷,可惜被臉譜化後,這些事情會被人無意忽略。

劉邦在沛縣時就與樊噲相熟,樊噲也一直鞍前馬後地跟從他,兩人可謂是知根知底,劉邦對於樊噲有著深厚的感情,然而卻也對他出現了臉譜化的現象。在劉邦眼裡,樊噲是先登猛士、殺敵好手,不過卻並不是張良、蕭何那樣的治國人才。

因此,當樊噲用‘’天下‘’、‘’亡國‘’這種大道理勸說劉邦時,劉邦第一印象就是‘’你這個粗人還不抓緊時間享用珍饈佳餚、錦衣美女,居然還有時間來我這閒扯?‘’在劉邦眼裡,和自己長年在沛縣廝混、同一階級同一檔次的樊噲理應被利益誘惑、肆意享樂,他說出的治國道理根本不值得采納,於是給出了‘’沛公不聽‘’的答覆。

不過,這個不聽是指劉邦沒有聽從、採納樊噲的建議,只要劉邦不是聾子,以樊噲說話的音量,這番話必然被劉邦聽到了,並且會在他心中產生漣漪。

尤其是後來張良勸諫劉邦時,也著重提到了樊噲的話,並且勸劉邦‘’願沛公聽樊噲言‘’。

張良像

張良苦口婆心據理勸諫,劉邦終於改變想法

樊噲在劉邦那吃了一鼻子灰,只能灰溜溜退下。不過張良又繼續去勸諫劉邦:

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這次,劉邦終於聽從了張良的勸諫,做出了還軍霸上的行動

為何劉邦會聽從張良的決定呢?這就要從張良在潁川的一個決定說起來。

張良是韓國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韓國國相,終身輔佐韓王治理國家。如果一切順利,張良也會因為個人能力和家族背景成為朝堂上的一個新星,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登上高位。這也決定了張良對祖國、對韓王室有著深厚的感情。

潁川地圖

不幸的是,在張良長輩的努力下,韓國的國力一天比一天衰敗,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張氏的能力,畢竟韓國位於四戰之地,周邊的趙秦都是虎狼之國,換了別人可能都堅持不到最後。

韓國被秦吞併後,張良瞬間從政壇新星、名門之後淪落為普通百姓,地位和心理的巨大落差使得他極度憎恨秦國,甚至還做出過刺殺始皇帝的行動。當神州大地掀起轟轟烈烈的反秦起義時,他立刻投身其中,立志要消滅秦國,同時他也希望能光復韓國。

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張良向強大的項梁尋求幫助,並且提出了自己反秦和復國的初步方案:

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

項梁答應了他的方案,並且給了他一定的幫助,不過這個幫助的力度卻極其有限,只有一千多人:

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在張良向項梁尋求幫助時,劉邦恰巧也在此處,因此與張良相識。雖然劉邦行事非常流氓化,但是他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他意識到張良對局勢的掌控能力後,主動邀請張良加盟,不過張良心繫韓國,拒絕了劉邦的請求。

劉邦項羽入關的兩條通道

後來,劉邦佔領陳留,向西到了潁川,意外和立志復國的張良相遇。由於潁川離秦國本土太近,這裡佈防的秦軍數量較多,帶著千餘人的張良反秦並不順利。在目睹了劉邦的萬餘人馬後,張良做出了暫時離開韓王成,跟隨劉邦攻城略地的決定。

張良投入劉邦麾下後,迅速體現了強大的戰略眼光,一路為他出謀劃策,幫助他迅速攻破武關進行關中,劉邦之前對張良的才能只是神交,如今親自目睹後更加驚為天人,在確定了張良對他沒有二心後,對他的任何建議言聽計從。

當張良就著樊噲的話進一步勸諫後,劉邦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懂得了張良的深意,但是他對張良的無條件信任起到了作用,因此最終做出了封存財富、離開王宮、回軍霸上的決定。

正是這個決定,奠定了劉邦化龍之路的重要基礎。

這個沒有底蘊和見識的平民居然一咬牙放棄了快樂成仙的享受,說服了自己本能的衝動,剋制住了自己長年來形成的流氓習氣,此刻,楚漢爭霸的天平正在偷偷向劉邦傾斜,只不過在表面上還未顯露出來。

危機四伏的鴻門宴

結語

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對後來發生的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劉邦在先行入關後,聽信了手下的建議,打算借關中地利自立為王(和楚懷王按照約定分封有著本質區別),此時項羽正在中原地區奮戰,暫時無力關心咸陽事態。不過當章邯投降項羽後,項羽立刻表現出了對劉邦的殺心,並且在鴻門擺下酒宴準備誅殺劉邦。劉邦自知不敵項羽,只能咬牙赴宴,在宴席上面對霸王的怒火時,他拿出了封存咸陽財寶這個事實向項羽表達忠心,成功緩和了和項羽的關係,這點堪稱意外之喜。

其次,除了取得項羽的信任後,劉邦他在接受張良(樊噲)的勸諫後,內心也做出了極大的掙扎,他做出的最終決定,離不開自己的努力。這是一次被歷史忽視的決定。這次決定,也是劉邦最終鯉魚化龍的最關鍵核心。

衝破桎梏,鯉魚化龍

財富是罪惡的,因為人類為了爭奪財富產生了大量戰爭,造成了無數的生靈塗炭,然而財富又不是罪惡的,如果人人都擁有了財富,生活品質會更加提升,幸福度會更高。錢雖是洪水猛獸,但它的最高階用法,卻是遠離殺盜淫妄。這需要高層次的眼界。但是眼界的提升,往往是需要一代代積累的。尤其是對於劉邦這種三代平民來說,幾乎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就是因為此事困難重重,才更顯示出漢高祖的偉大,無論他以前做過多少荒誕的行為,無論他的軍事能力被人詬病,劉邦在最關鍵的時刻交出了一份令人稱讚的答卷,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是亂世之中最偉大的蛻變者,一躍成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不能忽略樊噲和張良的作用,二者雖然出身不同,在反秦初期的功績也稍顯黯淡(樊噲就是個敢死隊隊長,張良在潁川被秦軍追得到處跑),不過透過勸諫劉邦一事,我們能看出二者同樣胸懷壯志,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正因為劉邦有著這樣一群優秀的人才,並且能尊重對方和聽取建議,才能在之後的楚漢爭霸中獲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

【1】《史記·十二本紀·高祖本紀》

【2】《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一》

【3】《史記·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4】《史記·七十列傳·樊酈滕灌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