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話說“立春不破春,舊屋能變新”啥意思?什麼是“破春”

俗話說“立春不破春,舊屋能變新”,這句話的“立春”很明顯就是指每年的立春節氣,所不好理解的是“破春”。這也是俗語的不好理解之處,如果沒人去解釋,一時還真弄不明白。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它於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交節,雖然這樣,但二十四節氣在陰曆月的交節時間卻不是固定的。

人們把太陽的執行軌跡稱作“黃道”,當太陽執行到最南邊,叫南迴歸線,當太陽太陽執行到最北邊,叫北迴歸線。太陽在黃道上執行一圈,就是一個迴歸年。與地球公轉的時間是一樣的,平年為365天,閏年為366天。

把黃道一圈平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就代表一個節氣。然而,黃道一圈為360度等於365天,所以一個節氣大約為十五天兩個多小時,正因為多出來的兩個多小時,才導致了每個節氣交節的時間都不是固定的。

二十四節氣是一年中每段時間的氣象條件及萬物變化和農耕的反映,每個月一節、一氣,各15天。“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不過現在的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了。

其實,節氣指的是每月第一個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個節氣。

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人們稱為“四立日”。“四立日”也就是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按照五行陰陽學說,立春過後木旺而水則絕,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新的輪迴的開始,萬物復甦,一切更生。立夏後火旺則木就絕,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春天結束,夏天開始,萬物開始進入旺盛生長的季節。

立秋後金旺則火就絕,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秋天的開始,一年中的轉折點,不管是整個自然環境還是萬物都逐漸開始弱化、減少,從茂盛轉向成熟或者蕭索。立冬後水旺則金就絕,表示進入了冬季,“冬”有終之意,意味著萬物開始收斂,進入了休養生息、收藏的時候。

古人把這“四立日”的前一日稱之為“四絕日”。也就是說立春已至,萬物復甦,寒冬已絕;立夏已至,春天絕;立秋至夏天絕,立冬已至,天氣漸涼,金秋絕。所以,古人把“四立日”前一日稱之為“四絕日”。

立春是春季的開始,也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人們認為,二十四節氣不但反映了農時和氣候,而且在相對的時間交節也有著一定的預兆,特別是立春節氣代表這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因此也就流傳下了很多的俗語。那麼,“立春不破春”這句話裡的“破春”是什麼意思呢?

人們常把一些不好的事和日子稱為“破”。比如,在舊曆書中的《楊公十三忌》即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和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這十三天,人們常說是“破日”。

但處於立春的交節時間是陽曆固定的2月3日至5日交節,這樣看來,立春除了能碰到十二月十九和正月十三這兩天外,是不會碰到一年中別的“破日”的,也就破不了春。

在人們傳統的認知裡,正月初五也稱“破五”,是春節破禁忌的一天,如果這天交節就是破春。老人們認為“破春”不是個很好的年份,容易出現倒春寒等自然災害現象;如果立春不在“破五”這天交節,就破不了春,不破春就是一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好年份。

今年立春的交節時間是正月初四,也就是“破五”的前一天,這說明今年是立春不破春的年份。人們經過多年的觀測和總結認為,立春不破春,是個豐收的好年景。氣溫會正常回升,而且也不可能會發生倒春寒的現象,農作物生長正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有了錢還可以把舊房子改造成新房子。因此,也就有了“立春不破春,舊屋能變新”的說法。

當然了,這樣的預測雖然是人們透過長時間的勞作結合二十四節氣的氣候條件總結出來的經驗,但也不可能完全準確,我們瞭解這些俗語的目的,就是為了解一些老祖宗在當時落後的年代,沒有先進技術正確的預報天氣的情況下是怎樣預測天氣的。

總之,立春節氣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更是一個新的立意,讓我們以立春為新的起始,在新的一年,重拾信心和勇氣,為愛付出,為夢想而努力,不負春光,不負自己,相信日子都會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