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條計策斷送了漢室江山這兩條蠢計一條毒計,分別是誰想出來的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三國謀士們神鬼莫測的奇謀妙計,幫助曹操劉備孫權鼎足三分,也讓大漢天子劉協成了提線木偶。

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魯肅的“榻上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都是為自己的主公著想,其中魯肅的“榻上策”說得最露骨: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魯肅的“榻上策”早於諸葛亮的“隆中對”,而且似乎比“隆中對”更成功:東吳的聯劉(準備聯劉表,後來成了聯劉備)抗曹之策,讓孫權穩居江東並佔有了部分荊州,而諸葛亮的聯孫抗曹顯然是失敗了——諸葛亮高估了孫權的人品,結果荊州丟了,關羽死了,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分進合擊,也就成了泡影。

有人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有致命硬傷,甚至還將其列入斷送漢室江山社稷的“三大計”。這顯然是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諸葛亮是一心要興復漢室的,這一點他在“隆中對”中已經反覆強調了。

其實毛玠、魯肅、諸葛亮的三處條計,或者說三個戰略構想,都是在漢室難以復興的情況下做出的,我們不能說魯肅腦後有反骨,也不能說毛玠諸葛亮不尊漢室,真正斷送漢室江山社稷的,是另外三條毒計或蠢計——沒有這三條計,可能就不會有天下三分了。

真正讓大漢天子顏面掃地,並讓漢室江山陷入風雨飄搖的始作俑者,應該是屠戶出身的大將軍何進,就是他的一條蠢計引狼入室,這才把西涼郊狼董卓請進了洛陽,這是不折不扣的開門揖盜。

何進沒啥本事,給何進獻上蠢計的,是那個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

“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三個臭皮匠是頂不住一個諸葛亮的,袁紹的這條蠢計,也就是更蠢的何進才會採納,寫罵曹操檄文的陳琳當時就看出了問題:“

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為亂階。

《後漢書·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

不管宦官和外戚如何爭鬥,都沒有篡逆之心,而西涼董卓就不一樣了,他對劉家天子既不敬也不畏,從董卓進京那天起,漢朝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卓既率精兵來,適值帝室大亂,得專廢立,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

董卓是一介莽夫,即使沒有諸侯聯軍討董,他也會死於內訌,但是不管誰殺了董卓,都不會把權柄交還大漢天子,在小說中顯得忠貞不二的王允,其實也不是什麼好鳥,他頂多算一個比較溫和的董卓:“

允性剛稜疾惡,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後漢書·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

董卓在的時候,朝廷官員升降死活全在董卓,董卓死後,掌權的變成了王允,正是他處置失當,這才使已經穩定下來的局面又變得混亂起來,當時的射聲校尉、太尉、太常、太傅、錄尚書事的馬日磾(經學大師馬融之孫)已經看出王允不行了:“

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讀通鑑論·卷十·獻帝》中也認為王允應該為漢朝滅亡負責:

“王允非定亂之人也,馬日磾、趙岐,則手授天下於群雄者也,漢之終亡,終於此也。”

如果王允僅僅是有些固執驕橫,那還不算啥大問題,問題在於這個純文人的心腸也很歹毒,他在除掉董卓之後,居然又想出了一條蠢計,要把跟隨董卓的將士斬盡殺絕——自古以來平叛的要訣都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而王允則要來個犁庭掃穴一鍋端:

“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

王允這話難以自圓其說:赦免了會讓附逆者心懷疑慮,莫非只有都抓起來、殺乾淨了他們才不猜疑?

王允的迂腐想法就是

“以嚴示寬之計”

:對從犯們都進行處罰,這樣就會讓他們相信自己已經為所犯過錯已經付出了代價,附逆之事做一個了斷,往後就可以好好重新做人了。

但是這條“以嚴示寬之計”卻起了相反的效果:

“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遂轉相恐動。”

王允的蠢計,勾出了毒士賈詡的一條毒計,他鼓動李傕郭汜以替董卓報仇為名,殺進長安幹掉王允: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李傕郭汜原本已經準備解散軍隊回家抱孩子了,一聽毒士賈詡的毒計可行,就擼胳膊挽袖子抄傢伙殺奔長安,打跑了呂布活捉了王允——董卓殘暴,王允也不客氣,李傕郭汜就是兩個土匪,大漢天子被他們折騰來折騰去,最後的一點尊嚴,也都丟在被裹挾著四處流浪的旅途中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劉邦眼疾手快,拿下了“秦鹿”,到了東漢末年,“漢鹿”也成了大家的獵物,曹操和劉備孫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大漢天子劉協的死活,已經沒有人去關心了。

袁紹的蠢計招來了董卓,王允的蠢計逼急了李傕郭汜,賈詡的毒計弄死了王允,漢朝的命運被這兩條蠢計一條毒計徹底改變,後來的三國爭霸,只不過是為東漢的歷史畫上一個句號而已,沒有曹操還有李操,沒有劉備孫權還有趙備王權,漢室已經虛弱得一根指頭就能戳倒。

我們可以說,漢朝命運的轉折,就源於這兩條蠢計和一條毒計,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影響的是三國走勢而不是漢朝命運。

斷送漢室江山的兩條蠢計和一條毒計盤點完了,讀者諸君肯定有話要說:如果當年沒有何進、袁紹、王允和賈詡這幾個蠢人毒人,東漢是不是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