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到晚年,需要學會這三種養生方法

01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

在廣場上,很多老人在跳舞;公園裡,有人在奔跑;山溝裡,有人在散步;公路上,有人在騎車;健身房裡,有人在打卡……

明代醫學家龔廷賢在《壽世保元》裡寫道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事實上,養生,光有運動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注重調整心態,讓生活的環境變得美好,家庭的氛圍變得溫馨。

人這一生,有錢沒錢,都要過得順暢,不要為自己添堵。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得不走進職場,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因此,日子非常順心,難以做到。

對於老人來說,人生開啟了自由的模式,要卸下所有的包袱和壓力,用以下三種方式,修養身心。

02

第一,嘴:嘴下留情,得理也饒人。

明朝作家馮夢龍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宋朝時,一個叫趙旭的才子,赴京趕考,所有的文章,一氣呵成。

宋仁宗問主考官:“有哪幾位才子,文章寫得好啊?拿來看看。”

主考官推薦了趙旭的文章。宋仁宗看了,又問:“怎麼,‘唯’字寫錯了吧?應該是‘口’旁,而不是‘厶’旁。”

主考官說

:“兩者是通用的。”

隔一會兒,趙旭親自進宮,向宋仁宗解釋

:“此字是通用的。”

宋仁宗心中不悅,大筆一揮,否認了趙旭的文采。

古人云:“一字之差,功名落地。”

不論是主考官,還是趙旭,都犯了一個錯誤——爭辯。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得理也能饒人。”

當你和別人爭執的時候,你就已經輸了;當你拼命解釋的時候,道理就說不清了,變成了糊塗賬。

很多道理,是可以變通的,也是可以“含糊其辭”的。不必分得清清楚楚。

與人爭吵,只會讓你很不開心。學會低頭認錯,哪怕沒有錯,也會讓人際關係變得圓融。

一個人,在年輕時,吃了很多嘴上的虧,到了老年,就應該管好嘴

。多說“服氣”的話,多說鼓勵別人的話;提建議可以,提要求不行。

一句好話,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化解矛盾,何樂而不為呢?

少說、好說是修養,是人情溫暖的根本所在。比方說,鄰居把垃圾袋放在門口,你聞到氣味,很不舒服,本應該責備幾句,但是你應該忍住,出門的時候,順便把垃圾丟掉。想一想,鄰居很忙,自己卻很閒,就當是幫了鄰居一個忙,自己也打發了時間。

03

第二,心: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一個人最強大的是心,要不然,就無法堅強地扛起生活重擔了;最軟弱的也是心,要不然就不會心痛了。

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人心都是“雙面”的,我們要軟硬兼施、粗中有細。

比方說,在廣場上,遇到小偷,你無法和他對抗,但是你可以一聲吼,讓小偷停手。因為你做了一件好事,渾身舒暢,問心無愧。

看到一個小女孩在廣場上散步,踩踏了花草,你可以牽著她的手,走到空地上來。

俗話說:“心有多好,命就有多貴。”

把心養好了,就是把生命滋養了,泥沙俱下的生活也會因此變得平靜如水。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大爺和女兒坐車去醫院,在半路上,有一個女孩,起身讓座。大爺說:“沒事,我能行。”

女孩繼續讓座,擔心大爺身體吃不消。大爺輕輕坐下來,說“謝謝”。

到了醫院,女兒說:“爹,你腰部有傷,不能坐,怎麼?”

大爺說

:“你看,女孩多熱情,我不能總是拒絕,破壞她對善良的認知。”

一位老人,寧願自己受痛,也要成全女孩的善良,這份心,很用心。

人老了,要養生,關鍵是要“養心”,做一個心善的人。

04

第三,眼:看人長處,看己短處。

周國平說過:“一個人如何對待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種觀點,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鄰居家的兩位老人,前些天去了一趟大草原,又輾轉去了大沙漠。

老太太抱怨:“到處都是牛糞、馬糞,一點也不好玩,差點就把我的裙子弄髒了。沙漠裡,飛沙走石,眼睛都迷糊了。”

老大爺很開心,告訴小區裡的鄰居:“草原裡,天空很藍,牛羊很歡快;沙漠裡,沙子飛起來,是不一樣的體驗,值得一去。”

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讓人云裡霧裡。

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後,喜歡追求詩和遠方,但是他們去了旅遊,並不愉快。一路上,抱怨的聲音很大。

有一位名人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當一個人的眼裡全部是風景的時候,身心會特別愉悅,並且做任何事情,都會積極。運動的時候,也會歡快無比。

看風景是如此,看人也是一樣。

工資很低的兒女,很勤勞;工資很高的兒女,有智慧;在農村的親戚,生活安逸;在大城市的朋友,生活很充實;鄰居家的孩子,成績不好,但是講禮貌;門衛很嚴肅,但是負責任……任何人,都不完美,但是你可以從美好的角度去看。

如果人與人發生了摩擦,你第一時間看自己的短處,就釋懷了。

眼睛的容量,就是人生的格局,不要讓自己 變成“小心眼”的人,自討沒趣。

05

《類修要訣》裡說:“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鬱郁閼,可以養生。”

老人要動起來,不僅僅是手腳和身體有行動,還要從眼睛、嘴巴、心靈方面去運動,運用智慧的力量,讓自己持續走上坡路。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法改變,但是智慧是無窮的,是可以千變萬化的。

關鍵是,要找到智慧的著力點,並且多讀書,新增智慧。

餘生不長,嘴能饒人、心存善良,眼容萬物,養出精氣神。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