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獎⑩|沿“三條絲路”出發記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雙向奔赴”

四川線上記者 魏馮

跨越多國,長達七年,沿著西北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三條絲綢之路出發。對四川旅遊學院教授杜莉團隊來說,這是一場記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雙向奔赴”。

從2013年至2019年,杜莉率領5人團隊寫了一本52萬字的書

《絲路上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

,以先秦至明清為主要時間段,研究三條絲綢之路上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特性和規律等,實地考察多國多地。光是翻閱的歷史文獻就從先秦到唐宋元明清,參考書籍也覆蓋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

2014年團隊成員劉軍麗赴西北絲路重要節點敦煌莫高窟考察調研

2015年杜莉團隊在泉州市舶司遺址調研

2015年杜莉團隊在廣州黃埔調研

2021年年末,該書摘得四川省第十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特色亮點

有經有緯 有史有論

一種獨特的“雙向互動之歷史敘述”

“研究不能僅從中國看外國,也要從外國看中國。”不久前,作為《絲路上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主創,杜莉在摘得四川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後,分享起該書獨特視角:

“這本書是從中國文化史看外國文化發展,也是從外國文化史看中國文化成就的‘雙向互動之歷史敘述’。”

仔細翻閱,不難發現該書有經有緯、有史有論。杜莉表示,研究內容涉及先秦至明清時期,涵蓋古代絲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涉及陸路與海洋、東南西北、歐亞美非,囊括飲食文明相關各領域,呈現了絲綢之路上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總體狀況,形成以“華夏飲食文明向海外傳播”為核心、輻射亞歐美非等地的國際性文化傳播體系,

一定程度上彌補絲綢之路、飲食文化研究領域的部分空白。

該書也注重將歷史和現實結合。記者留意到,這本書查閱參考了大量史料同時,也結合了大量實地走訪調研,並結合現狀提出的意見建議。

實地調研過程中,杜莉發現了讓她略感驚訝的史料,也一併記錄在書中。“我們通常瞭解中國瓷器,都是透過古時候的經商貿易賣給其他國家的;但後來發現,也有人不遠萬里來中國直接學習的,像法國人殷弘緒在清朝就專門來景德鎮學習瓷器製作技術,還透過書信首次系統而完整地把瓷器生產工藝傳到西方。”

杜莉團隊在翻閱部分外國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相關書籍時,也頗為無奈地說起一些來自國外的“刻板成見”。“明清時期,部分國外傳教士不太瞭解中國飲食文化,在他們的書裡描述我們吃的很奇怪,比如,動物的血和內臟,甚至茶葉開始到歐洲國家時也被許多人質疑、抵制,但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充滿魅力,並且隨著清代末期大量華人漂洋出海謀生、定居,也給國外帶去了大量並且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並漸漸在國外生根發芽。”

書的末尾,杜莉團隊還對當代“一帶一路”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寫了系列建言,如創新華夏飲食文明傳播模式、構建“一帶一路飲食文化共同體”、構建“一帶一路”飲食文化旅遊資源資料庫、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中餐發展與繁榮等。“目前專業人才短缺和競爭激烈是海外中餐發展的主要問題,還有著特色食物原料安全標準不一、餐飲專業人才勞務輸出不暢等挑戰,我們建議構建海外中餐技術和人才培養機制,在華夏飲食文明較深入、中餐業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實施中餐館的等級評定等。”

2016年張茜、劉軍麗在日本參加亞洲食學論壇

核心觀點

從先秦跨越明清

立足三條絲路總結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特性規律

杜莉介紹,《絲路上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一書選取三條絲綢之路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為研究物件,以先秦至明清為主要時間段,總結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特性和規律、歸納絲路上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多重價值,還對加強華夏飲食文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和傳播、推動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建議。

2017年杜莉團隊在荷蘭參加“絲綢之路中華飲食文化傳播與交流高峰論壇”做主題發言

在杜莉團隊看來,三條絲綢之路主要分為先秦至漢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4個時期,不同絲路在每個時期華夏飲食文明傳播的興衰程度也存在差異,比如西北絲綢之路就經歷形成發展期(先秦至漢魏南北朝)、鼎盛期(隋唐)、由漸衰至短暫復興期(宋元)、日漸衰落期(明清)四個階段;海上絲綢之路經歷形成期(先秦至漢魏南北朝)、發展期(隋唐)、興盛期(宋元)、由盛轉衰期(明清)四個階段;南方絲綢之路則經歷了形成期(先秦至漢魏南北朝)、發展期(隋唐)、鞏固期(宋元)、由盛轉衰期(明清)四個階段。

該書也披露了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影響存在的不平衡性。杜莉介紹:“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強度和影響首先與距離有關,影響最大、最為深遠的是東亞、東南亞地區,亞洲其他地區及歐洲、美洲、非洲等的影響較小;其次,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的強度和影響,也與區域之間文化差異程度有關,東亞文化圈內文化差異較小,文明傳播就相對延續和深入。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美洲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大,在文明傳播的影響程度上就相對較弱。”

2019年杜莉在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孔府家宴-舌尖上的四川”介紹中國飲食文化

杜莉團隊還發現,在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中,食材、飲食器具及其相關技術等物質文化、技術文化佔據主要地位,傳播速度較快、傳播區域較廣、傳承起前鋒作用,更容易傳播和被接受;而飲食禮儀習俗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佔據次要地位,其傳播速度較慢,傳播區域及影響程度相對受到侷限。

圖片由杜莉團隊提供

【來源:四川線上】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