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備的皇叔身份是否造假?有力歷史證據這樣還原真相

劉表,字景升,公元142年出生,山陽高平人(今山東魚臺東北),他似乎與“八”這個傳統幸運數字結緣,與其他七位十分談得來的朋友,共稱為“八俊”,又稱為“八顧”、“八友”、“八交”,身高也是八尺多(約為一米八八左右),長得又好看,絕對是偶像級的人物。人們每提及到劉表,總會說到“帥,簡直帥得太過分了”,若是潘安復世、宋玉重生,也就只能是這樣一個德性,行走在路上,必然會引得很多婦女使勁地往他車子裡仍很多的果子,

這第一好處,走出去,面子上不吃虧,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完美。想來劉表年輕時,有些才華,或是很會自我炒作,所以有了這麼多的稱號,這也說明了一點:劉表名號響,招牌亮。正因名號響,認識的人,就會很多,交遊廣闊,大大增大了自身影響力;正因招牌亮,身邊能聚集人,為自己造勢,擴大輿論,抬高身份,也算是為前程鋪了路。他還有一個優勢,那是正史上明確的記載:純正的皇室血統,魯恭王的後代。(《後漢書》)但他卻從沒有好好利用過這一身份,不似劉備般高舉著漢室宗親的大旗,四處宣揚,到處拉幫結派,尋找根據地,提高人氣,建立人望,以便個人前途的發展。

究其原因,我覺得,這個身份很可能是摻了酒的水,或者是以酒為名的醋。這就產生了一件很奇怪又是很耐人尋味的事。正統史書《三國志》上,對劉備的皇族身份,大書特書一筆“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在他人的傳記中也有提及到這一特殊身份,本應是板上定釘的事,很多史學家卻認為這是不確切的,沒影子的事,一筆未提到身世的劉表,卻被眾多人坐實了“皇家血脈”。有為無,無為有。歷史總是迷霧重重,留下一個又一個謎團,有可解,有不可解,有可知,有不可知,就算是可知又可解,也只能是後人的可知與可解,是不是真正的可知與可解,也只有當事人可知與可解。據於某種不可告人的原因,真相總是被掩蓋著,我能做的,只是推測出自己認為的最合理的真相,也許會離真相很遠,也許離真相很近,也許你們會接受,也你們會反對,這都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能給予你們的,就是這樣的“一家之言。”這就要兩個數學公式來證明,並用到一點小小的推理,從而得出結論,正如那句名言所說:“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公式一:

劉表血統=皇家血統證明:左邊劉表的血統=《後漢書》記載“魯恭王之後也”。右邊皇家血統=《後漢書》記載“魯恭王之後也”。左邊=右邊公式成立。

公式二:

劉表血統=不是皇家血統證明:左邊劉表的血統=《三國志》本傳無記載,他人傳記無記載右邊不是皇家血統=《三國志》本傳無記載,他人傳記無記載左邊=右邊公式成立。

兩個公式:劉表血統=皇家血統劉表血統=不是皇家血統看似都成立,都有無懈可擊的理由,因而說,劉表血統也就有可能是“皇家血統”,也有可能不是“皇家血統”。但命題是否成立,最終在於中間推論的正確性,即兩部書(《後漢書》與《三國志》)的記載的可靠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中的人們,總覺得自己的所說是最正確、最明智的,這就需要旁人的分析與判斷,才會有一個公證的結果。我是這樣分析與判斷的,這當然只屬於個人的猜測,也許偏離史實太遠,或是過於武斷,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三國志》的成書早,採集的史料更原始,可信度較高,素有“良史”之稱的陳壽,用筆極為簡潔精練,甑選也更為嚴格,《後漢書》後出,所採用的資料,已經好幾手,又經作者加工加料,必定會有所牴觸,因以先出版為準。在《三國志》上,大凡有頭有臉的人物,確實與皇家掛得上鉤的,如劉焉、劉虞、劉曄,即使稍有影子的,如劉備,都被打上了很明顯的皇家標籤,或是每個人的傳記裡,或是別人的講述中,都有濃彩重抹的一筆,可劉表的這一重要身份,卻沒有人提及過,沒有人重視過,自己本傳中也沒有提及過,這絕對很反常。所有線索指向一個答案,只有三個字:“不靠譜。”我讀史,總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同一個人物,同一段史實,因作者所處的時代、所站的立場、所任知的觀念不同,描述的語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人物的事蹟也會因此而不同。因而同一件事,再經過了幾個人的反覆轉輾後,雖然其主要情節還在,性質卻往往變了,有時候還面目全非,與其本質的相差,何止是十萬八千里。這就得提醒我們,讀史時要非常小心,別讓古人給忽悠了。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劉表的皇家血統十分不可靠。

最後,還是用一個公式來作結:試證明:劉表血統是不是等於皇家血統?公式一:劉表血統=《後漢書》記載“魯恭王之後也”=皇家血統公式二:劉表血統=《三國志》本傳無記載,他人傳記無記載=不是皇家血統證明:由公式一推論可得A:《後漢書》記載“魯恭王之後也”由公式二推論可得B:《三國志》本傳無記載,他人傳記無記載A不等於B,B不等於A。B真實於A,B早出於A,故,A不成立,公式一不成立,公式二成立。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