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人生活有多難?別再被古裝劇誤導,看完這些你或許就不羨慕了

人的一生始終繞不開“衣食住行”4個字,也許剛畢業的大學生體會不到這一點,可是進入社會之後,他們很快就會拋棄之前的想法。漸漸地,一些年輕人開始從碎片時間中找樂子,看劇、喝酒、打遊戲……他們並非不上進,只是想放鬆片刻罷了。焦慮,是現代人的普遍“通病”,有時,他們還真羨慕古人,諸如“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詩句,無時無刻不體現著瀟灑肆意,人生在世,誰不想活得灑脫一點呢?

遺憾的是,現代人想法雖好,但不切實際,古裝劇中一派祥和、安居樂業的景象只是曇花一現,就算是曾經的大唐盛世,恐怕也只能勉強達到這一水平。其實仔細想一下就懂了,縱觀歷史長河,有哪一個統治者不為自己歌功頌德?流傳後世的“史料”大多對百姓生活隻字不提,對於一個掌握不了話語權的群體,根本沒有在意的必要。所以說,古人真正的生活遠比想象中艱難,粗布麻衣已是上流,破爛不堪、家徒四壁才是常態。

先從穿衣來說,古代和現代一樣,也有一年四季之分,夏天還好,起碼體現不出穿衣問題。可是入冬之後,百姓卻要忍受長達五、六個月的寒冷期,因為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鵝絨、鴨絨更是想都不要想,那時候能穿的只有桑麻。當然了,老百姓穿不起“桑”,只能穿麻,只是,麻料衣服不僅粗糙得很,還會產生極大不適感。如果在北方,會有一部分老弱病殘熬不過漫漫寒冬,由於沒有棉衣,他們只能裹著麻衣縮在沒有取暖設施的屋子裡,甭提生火取暖了,就連封窗用的桑皮紙也買不起,所以一般老百姓只能一邊挨凍,一邊忍受冷風的洗禮。

說完穿衣,再看一下吃的,現代人喜歡吃炒菜,可是大家知道麼,宋朝以前根本沒有炒菜一說,由於調味料的缺乏和昂貴,炒菜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了。另外,原材料的匱乏也是原因之一,因為直到明末,辣椒、玉米、土豆、西紅柿、紅薯才傳進來。蔬菜尚且如此,肉類更不用提了,在古代,很多人一輩子也吃不上牛肉,除非能碰上老死、病死的牛,因為牛是十分重要的生產資料,殺牛是犯法的,沒有一家飯店敢賣牛肉。

說到住,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白居易了,初到長安之時,他曾因才華顯露,得了個“得道個語,居亦易矣”的評價。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記無聲的耳光,他從20多歲就開始當官,可直到50歲,他才在長安買房,那句“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便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白居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普通百姓?電視劇中的青磚瓦房,一般歸富戶所有,家中的桌,椅,箱,櫃,也能一併置辦齊全。不過,普通百姓卻沒有這個好命,他們只能住在棚子裡,大致與現代的牛棚無二。

最後一個,則是出行,古代沒有汽車、火車、飛機,唯一能利用上的,只有擺渡用的小船,以及比較上檔次的馬車。然而,《周禮》中有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無節者,有幾則不達。”古代出行要靠憑證,比如赴京趕考的學子、去地方上任的官員,以及去外地做生意的商隊等,去不同的地方,所持憑證也略有不同。此外,在太平盛世還好,出行沒什麼危險,遇到山賊強盜,只要打點一下就行,可一旦趕上戰亂,橫屍荒野都是常有的事。

由此可見,古人的生活比現代人艱難多了,儘管那時候沒什麼就業、教育等方面的壓力,但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無法滿足,動輒有性命之憂,僅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因此,不要羨慕古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難處,與其羨慕,不如腳踏實地,未來始終掌握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