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自私,喜歡爭強好勝的人,最後都輸了!

有鬼谷子智囊團的朋友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鬼谷子說的“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是否與老子說的“不敢為天下先”矛盾?

確實是個好問題,說明這位道友有認真的看《鬼谷子》的原文。那麼縱橫家的鬼谷子和道家的老子二人的思想理念是否矛盾呢?

當然不矛盾。如果仔細看原文就會發現,鬼谷子說的是為眾生先,而不是個人為先,正好對應了老子說的“(個人)不敢為天下先”。

如果你認為這僅僅是一道閱讀思考題,就大錯特錯了,其中的奧義更關乎我們每個人能走多久的問題。

古往今來,人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希望事業能夠“地久天長”。可現實卻很無情,甚少有人的事業能夠長久,被淘汰是必然的命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一段老子給我們開的藥方,他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注意,最後一句,跟儒家一味的強調絕對化的大公無私而言,道家其實是允許存在私心的。但是,要想成就自私,前提是要學會無私。很顯然,道家的辯證思想更強烈些。

我們來看一下,上面這段話的完整翻譯: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得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關於這段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叫,利他,如老子所言“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化育萬物,而不自生,因而可以長生。凡事是圍繞別人轉,而不是心裡只有自己,覺得世界應該繞著自己轉,這樣的人註定走不遠。可說的容易做的難,因為利他其實是反人性的,還記得司馬遷說的“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嗎?人是一種短視的動物,天性是逐利的,習慣追逐眼前的利益,因此才走不遠。

有趣的是,鬼谷子直接將理論落地,比如他直接說:說之者,資之也。啥意思呢?想說服別人,就必須要幫助別人。

縱橫家們講究的從來都是幫助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也就是魯迅說的“自他兩利”。任何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就必須要利己,更要利他,能夠利他,才能利己。

在此,給創業者們一句忠告:在創業前不妨思考一下,我能給幫助別人什麼,而不是我能得到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阿信並沒有什麼大智慧,無非是透過這個維度來判斷人與事的得失,比如我不贊同炒作區塊鏈,我的理由很簡單,這項技術尚處於理論時期,並沒有應用場景,並不能在短期給人們提供幫助。

同樣做短影片也是一樣,如果你的內容並不能給別人提供實質的幫助,又談何“年入過億”呢?

市場會給予產品和人以公正的價格!

第二層叫,利己。如老子所言“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句話其實對應的就是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得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中領先。能夠懂得見好就收,抽身事外,獨善其身,反而能保全自身,比如老子又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鬼谷子對此表示深以為然,比如他也說“塞窌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意思是說,成事以後要能夠及時離開對方,像把地窖蓋上一樣隱藏起來,消除痕跡,偽裝外表,迴避實情,使人無法知道是誰辦成的這件事。這樣,辦成了事,就不會留下禍患。

自古功成身退的如范蠡、張良這兩位有道家屬性的人傑最終都在功成名就的同時,選擇了功成身退。

很顯然,如你所見,這又是件反人性的事情,有范蠡,就有文種;有張良,就有韓信,一出喜劇,一出悲劇。道家遵循的本來就是隱士文化,講究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玄之又玄。

由此可見,不管是道家還是縱橫家,都講究渡人渡己,功成身退。那些喜歡爭權奪利,自私自利的人,註定走不遠,這是古代聖賢們給芸芸眾生的一把做人處世的鑰匙,歷史上功績能達頂巔而又不墜入深淵者無不深明:

“道”是天地自然的規律,人生在世只有順應自然規律,放棄一些不適當的“妄念”,保持人性中的簡單和質樸,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