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作詩2首,卻力壓乾隆皇帝4萬首,成千古絕唱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鴻鵠歌》

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自然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底蘊極具深厚,在王朝統治當中自然少不了謀略,在君王統治當中,自然會給後世留下眾多的文化藝術瑰寶,如詩詞歌賦、曲藝、禮樂等。

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圖1

縱觀歷史,我國在古代文人雅士的口口相傳並加以記載的文獻當中存在眾多的詩詞歌賦,無不展現著一個時代的背景和境況,而湧現的文人雅士的一生詩詞更是數不勝數,但作為兩個極端的皇帝的詩,卻形成了鮮明的差別。

作為農民出身的“草根皇帝”劉邦在世時僅僅作詩兩首,流傳至今,而作為儒雅皇帝的清朝皇帝乾隆一生作詩超過四萬餘首,可以說是極為豐富。

但二者的卻別尤為大,劉邦僅僅的兩首詩卻能力壓乾隆四萬餘首詩,一度成為了千古以來的絕句!其中是為何呢?

劉邦《大風歌》

談及漢朝的開創者劉邦,皆會想象到其是作為農民出身,世人也就給他冠以草根皇帝的名號,甚至對他產生了是文盲的誤解,為何如此這樣說呢?

圖2

根據史料文獻當中記載,劉邦並非是完全農民出身。在他的祖輩,曾經有作為一方水土的官員。到了劉邦這一輩,自然也就受到了一定的文化薰陶,雖然他的父親作為農民,但是劉邦打小也接觸過了文學書籍。

手捧古書的劉邦,自然能夠識文斷字,由於家族的沒落,使得劉邦家族一度成為農民階級,自然也就無法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所以劉邦打小便是遊手好閒、流氓於市井的市儈之人,作為農民的劉邦卻對農桑之事未有一知半解。

所以在劉邦身邊的人皆瞧不起他。其父親也認為他是爛泥扶不上牆,但早已習慣這般的劉邦自然滿是不在乎。

劉邦的崛起很快迎來了機遇,秦王的暴斂、專政獨行,導致了百姓民不聊生,不斷的積攢民怨之下,各地從而發起了起義。

圖3

無所事事的劉邦自然也就加入了起義的隊伍,帶領著一幫兄弟們,建立豐功偉績的軍功。在反抗秦朝軍隊之時,劉邦與項羽結成了聯盟。

在即將滅秦時,由於自身實力不如項羽強大,便暫緩行進,先奉項羽為王,後劉邦被項羽封為了漢王,但劉邦的野心從未停止,而是有了更大的志向,統一大業則是劉邦最後的目標,但目前最大的障礙是項羽。

自知實力不如項羽的劉邦,便勵精圖治,在項羽手下低調行動。不斷對不合理的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對社會經濟水平進行一定程度的恢復政策。積極建設社會經濟水平,激發勞動人民對社會生產的興趣,對項羽的軍隊當中實行離間政策,最終在劉邦的不斷努力下,擊敗項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

圖4

後劉邦平定英布的叛亂,鎮壓結束之後途經自己的家鄉沛縣,便在人生得意之時,聚集曾經的鄉親們共同歡慶,在歡慶之時,劉邦有感而發,創作了第一首著作——《大風歌》。

對自己的前身半世的經歷,還有對自己的遠大宏願進行了詳細的概述。雖是簡短,但是盡顯劉邦的英雄本色。其中詩句帶有十分高昂的情緒,結合了自己前半生的經歷,還能夠寫出如此這般恢弘大氣的詩詞,一度令世人為之震撼。

在詩句的最後表達了劉邦自己作為帝王對希望能夠將國家建設成安定平穩的繁榮盛況的那種嚮往。

無奈作下《鴻鵠歌》

劉邦在政治上大有作為,但考慮到年事已高,即將決定自己的繼位者。原配呂雉的兒子作為自己的嫡長子,自然也就封為太子。

但劉邦知其政治才能不足,無法能夠在安邦大業上有所作為,而相反在嬪妃的兒子展現出來的政治能力,令劉邦實為欣賞。

圖5

便於朝中大臣商議是否改立太子,但作為曾經跟隨劉邦一同離開家鄉出生入死的兄弟,與劉邦之妻呂雉有著深厚的感情,便選擇站在了呂雉這一邊,見到沒有人支援自己,劉邦便只能暫緩立帝之願,但作為漢朝的君主自然不能如此草率,也不甘心就此將自己辛苦建設的國家葬送於此。

便邀請當時在國家當中眾望所歸的賢者詢問此事,但皆被拒絕應邀,直到劉邦見到眾多賢者與自己的嫡長子談笑風生,便知道自己再沒有辦法改變局勢,便向自己的妻子呂雉哭訴,最終創下了第二首著作《鴻鵠歌》。

在這首詩中,體現了劉邦掌權卻又無法做下決定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其中詩歌展現出來的情緒十分高昂與激動。若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寫出如此的著作,即使無法與第一首《大風歌》相比,也另有一番人生感悟。

圖6

如此一來,在劉邦年邁之時,再無心政治,只能將國家交給太子。至此,劉邦功成身退——駕崩。在他的一生當中也就留下了《大風歌》《鴻鵠歌》這兩首千古傳唱的著作,後世之人深切體會其中真意。

以恢弘力壓平淡

清朝時期,乾隆帝雖然作為文雅的文人皇帝!卻不像劉邦那樣獨自建功立業,靠自己打下江山,而是繼承了自己先輩打下的江山。

所以在乾隆的一生當中,創作了四萬餘首的詩詞。以記錄生活的日常數目之多,但是卻質量不佳,只是對生活的一種記錄罷了。由於處於安定的盛世時代,所以也就沒有更多的波折,詩中展現得更趨向於平淡。

圖7

在與劉邦留下的兩首著作當中,體現出了那種經歷世事的慷慨、高昂的情緒。是乾隆所作那些平常的詩詞無法比擬。

由此看來,劉邦並非是傳說當中的文盲皇帝,可能是後世之人在那個年代當中,在劉邦陣營當中的賢能之人眾多,如張良、韓信、蕭何等名臣、大將。

在他們的文韜武略當中,劉邦確實顯得沒有那麼突出,相比之下,劉邦確實是文盲。但無可厚非的是,劉邦任用賢能的才能和政治統治江山的才能十分卓越,在用人方面展現了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

結語:

即使一生作詩稀少,但物以稀為貴,留下的傳世之作充滿了激情,更能激發世人內心的心緒,而文人雅士的生活日常平調詩詞,便不能夠激起世人內心的波瀾,畢竟在安定的盛世是無法寫出對生活忐忑曲折的那種艱辛。

最終,在劉邦的詩作與乾隆的詩作之間,劉邦的詩作更勝一籌,成為了千古絕唱!

參考文獻:

《清史稿》

《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