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死後為何要停放三天,科學上說:防止"假死"變成"真死"

太史公司馬遷有言:人總是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死亡是萬物生靈都無法逃避的問題。千百年來,由於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特別是孔子那句“敬鬼神而遠之”。使得後人對逝者產生無比的敬意,所以才有那句死者為大。

華夏重“禮”,包括身後事都要辦的體面一些,葬禮由此顯得格外隆重。最早以前,人類的葬禮是等人死後的停放七天時間,這就是所謂的頭七,在頭七過後才會下葬。但是如今的風俗卻是人死後只用停屍三天,為什麼人死後一定要停放一段時間呢?儘管有人一直都標榜它不過是迷信說法,但它其實存在著一定的科學依據。

其實早期朝代的葬禮,基本使用的都是停屍七天的傳統,不過在秦朝之後,它便改為了三天。原本的七天,是因為人會在死後的第七天回到陽間,再看一眼曾經的親人們。為此活人會舉辦盛大的葬禮,不僅是悼念自己的思念與悲痛,更是讓死去的亡魂享受到風光的葬禮,七天過後便毫無遺憾地離去。

一切因秦始皇去世而發生改變。暴秦的名聲歷朝歷代屈指可數,當時的秦朝本已搖搖欲墜,結果秦始皇還在巡遊的半路死去。那些驚慌失措的大臣們,只能封閉他的死訊,搞出歷史上屢見不鮮的“秘不發喪”,把秦始皇的屍體用冰塊和鹹魚裝在一起。當時正是夏天,人很快便會腐爛,於是秦始皇在停放七天後,已經變得腐爛不堪,散發著一股濃濃的臭味。

古人一看七天不行,此後便將七天的傳統便改為三天。古人之所以要三天的停屍時間,也是為了避免出現失誤,挽救那些不本該死去的人。比如,在古代醫療技術還停留在原始階段,由於缺少眾多現代精密儀器的支撐,不少假死的人,呼吸微弱,卻還有生命體徵,結果被當作死亡而下葬。

先秦時期,扁鵲就遇到過一例這樣的病患,當時他遊歷來到了虢國,結果發現虢國的皇室們正在舉辦葬禮,原來竟是虢國太子於半天前去世了,大家全部沉浸在無比悲痛中,為太子準備葬禮的事宜。結果扁鵲聽完事情的始末,十分著急地來到皇宮大門口,向侍衛聲稱是一位大夫,說不定太子還有救,希望他能通報一二。

不料信誓旦旦的扁鵲卻遭到侍衛的嘲笑,畢竟人死後是無法救活的。扁鵲只好曉之以理,道出太子屍身上的好幾處特點,尤其是他的大腿以及下部都還溫熱。侍衛只好連忙去稟告虢國君主,扁鵲也被畢恭畢敬的請進皇宮,開始救活太子。原來太子不過是患一種叫做“屍厥”的疾病,這種病症用現代話說叫假死,患者氣息微弱,生命體徵極低,但卻並未死亡。為此他和弟子們施診用藥,挽救回太子的性命,也被虢國視為座上賓。

要是這位太子沒有幸運的遇上扁鵲的話,或許等下葬後在棺材內緩慢甦醒,最後會活活地憋死。由於扁鵲的名氣太大,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停屍三天便成為皇室以及民間約定俗成的習俗,天下人對此都毫無異議,畢竟誰也不願意自己的親人由假死變成真死。現代以後,人是否還有生命體徵,只需要用儀器檢測便可以得出,為此有人認為,停屍三天的習俗沒有存在的必要,還是早日把親人下葬為好,他們入土為安,才會享受到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