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越知道自己的“無知”

蘇格拉底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一個人對於這個世界,認識得越深入,就越會覺得,自己的認知,是何其淺薄。

反而是那些只有一點知識的人,自認為自己“超出眾人也遠矣”,於是恃才傲物,待人傲慢。

所謂“一瓶子不響,半瓶子晃盪”,說的便是如此了。

不知知,是一種病

老子說:“不知知,病也。”

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自己本來不知道,卻自認為知道,這是很糟糕的。”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負。

這樣的人,處於世間,是危險的。

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認識,不夠客觀,對於外界事物的認識,也流於膚淺。

所以,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

出生的牛犢,不害怕老虎,不是因為他勇敢 ,而是因為他不知道老虎的威力。

當他知道了老虎的可怕,自然就會有畏懼之心了。

這類因“無知”而無所畏懼的人,運氣好一點,會遭受一點挫折,然後學會謙卑謹慎;

運氣差一點,很有可能就會因為自己的狂妄無知,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一個人膽小怕事,固然難以有所突破;

但是,一個人因為無知,狂妄地把周圍的一切都不放在眼裡,會比膽小怕事造成的後果,更加嚴重。

知不知,是一份謙卑

老子說:“知不知,尚矣。”

就是說:“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最高明的。”

有的人,一旦擁有了一點知識,就狂妄自大,甚至認為,那些底層的人,生活沒有意義。

這便是一種認知淺薄的表現。

為何?

他們只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卻不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也就是說,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侷限性,自己的無知。

一個人,只能看到自己聰明的一面,卻看不到自己愚昧的一面,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高明呢?

《道德經》中說:“高以下為基。”

這世間的一切,互為依託。高與低,相輔相成。如果沒有底層的人,受苦受累,那麼,那些自認為高階的人,就需要自己親自“受苦受累”了。

人的傲慢,只來源於一點,那就是無知。

人的罪惡,也多起源於傲慢。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擴充套件自己的認知邊界,見識到世界之浩瀚,自身之渺小,才能油然而生出一種高貴的品質:謙卑。

知不知,是一份智慧

老子說:“大智若愚。”

在武術裡面,講求剛柔兼濟。剛與柔,是相反的。但是,一個高明的武術家,必然要把這兩種相反的,融合在一起。

同樣,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會一味的聰明,當然,也不會一味的“愚昧”,而是會把聰明與“愚昧”融合在一起。

他會在該聰明的時候,表現出聰明的一面;在該愚昧的時候,表現出“愚昧”的一面。

如此,遊刃有餘,才能安然處世。

孔子說:“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就是說:“甯武子這個人,處於治世,則會表現出自己的才智,世道混亂,就會收斂起自己的才智。他的智慧可以比得上,但是他的愚昧卻難以比得上。”

人,有才智並不難,難的是,知進退,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才智。

如果時機到了,不去運用自己的才智,那麼,就是故步自封;

如果時機不到,強行表現自己的才智,那麼,就是在為自己招惹麻煩。

所以,一進一退,方顯一個人的大智慧。

願你我,都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知不知”的境界。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