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旦披上"文化藝術"的外衣,醜就成了美,神奇吧?

文化藝術,多麼高大上的事業啊!這是涉及到文化傳承、藝術修養的行業,是我們精神的家園。但是,文化藝術又像一個大籮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而且一旦裝進去之後,一切都“美化”了,就像披了一件靚麗的外衣一樣,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

正是文化藝術有這一“特異功能”,很多人就將“醜”的東西往裡面塞。我們在生活中都不好意思提及的詞彙,做的動作,但在文化藝術裡,卻變得再也正常不過了。有了文化藝術這件外衣,醜就不再是醜了,是不是很神奇?

文化二字

詩詞,在我們的印象中,那是“極美”的。無論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念,亦或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蒼茫,都是一種美的享受。但是,現在的詩,卻顛覆了這一傳統,變得醜陋不堪。

現在的詩,成了裝“屎尿”的夜壺,成了展示“下三路”的舞臺。在這些詩裡,我們看到的要麼是無病呻吟,要麼是胡言亂語,剩下的就是不堪入目的東西。那些在這裡寫出來稽核通不過的詞彙,在日常生活中說不出口的語言,在詩裡卻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詩字

不僅僅是在詩裡,在其它的文學作品中同樣如此,特別是小說。很多小說裡,是露骨的描寫,使得小說都變成了“黃色”。這樣的描寫,除了在小說裡,在其它任何一個地方,都將被封殺。小說,成了避風港。

他們給出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那就是“人性”。在他們眼裡,這些讓人不齒的東西,竟然就是人性最好的體現。現在的小說裡,沒有那一方面的描寫,好像都不好意思叫小說了,因為沒有“人性”的揭露。

我們傳統的書法藝術,同樣未能倖免,顏柳趙歐不再是追求的目標了。現在的書法,以“醜”為美,寫得越醜,越不像書法就越好。什麼吼書、射書、盲書,可謂是“創新”不斷,層出不窮。從小被老師和大人們罵我們的“字寫得像雞扒的一樣”,現在竟然成了書法作品。

趙孟頫《長歌行》

神奇的是,這些明顯的很醜的東西,卻能夠得到不少“專家”的讚賞。在那些詩裡,他們看到了“靈性”、“禪意”、找到了“天才”。在那些小說裡,他們看到了“人性”、“本質”,發現了“天性”。在那些書法裡,他們看到了“初心”、“古意”,明白了“精髓”。

“文化藝術”就像障眼法,或者是他們有一雙“天眼”,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美”。但是,他們的眼睛似乎又特別不好,看不到人們的批評。不管別人怎麼質疑他們,他們該幹什麼還是照樣幹什麼,像“盲”了一樣。

如果把他們作品中的某一句話,或者是某一個字單獨拿出來,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醜”的。但是為何放在那些作品中,“醜”就變成了“美”了呢?那是因為有“文化藝術”這件外衣,他們以醜為美之後,能夠得到想要的東西。

現在的書法作品

名利、金錢、美女……這些東西,都在這些“醜”中接踵而來。他們形成了一個圈子,在這個圈子裡,他們相互吹捧,相互抬轎,相互樹立起高大上的形象。他們站在圈子的制高點,然後以自己的標準和喜好,再去評判別人。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們奉行的是“山大王”的這一信條。所以,那些想要進入這個圈子裡的人,就必須順從他們,必須奉承他們。以他們的“醜”為美,然後效仿他們,再以自己的“醜”為美。這樣迴圈下去,他們就形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圈子。

這裡是文章圖片\5。gif

藝字

這個圈子,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那就是“文化藝術”。有這樣一塊金字招牌,他們幹什麼都是正確的,他們寫什麼,怎麼寫都是“真理”。他們堅守著這個圈子,對圈外之人的質疑,要麼嗤之以鼻,要麼給以“愚眾”的評價。他們自己呢?卻在圈子裡自娛自樂,不亦樂乎。

這是一件神奇的外衣,就像皇帝的新裝。這是一個神奇的圈子,就像一座山頭。這是一塊神奇的招牌,就像鶯歌燕語的某某樓。當醜變成了美,真正的美就不再有生存的空間了,就像雜草叢中,是長不出莊稼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