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曲霓裳”害了元順帝?

“憶昔開元天上樂,遺音傳向世間來。

鵾弦夜撥風生殿,羯鼓春敲花滿臺。

荔子漿寒醒未解,海棠日煖夢初回。

誰知百戰功成後,一曲霓裳種禍胎?”

這是明代詩人王翰寫下的《觀舞天魔》一詩。明朝風行“天魔舞”,傳說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所創,王翰將它與唐朝的“霓裳羽衣舞”相提並論,認為同屬“亡國之舞”。

在《紅樓夢》中,也提到“天魔舞”,即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說:“此離吾境不遠,別無他物,僅有自採仙茗一盞,親釀美酒一甕,素練魔舞歌姬數人,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試隨吾一遊否?”

受《元史》誤導,曹雪芹也將“天魔舞”當成色情舞蹈。

在《元史》中,元順帝被刻畫成荒淫無道的昏君,不僅沉迷於“天魔舞”,還修煉“演揲兒法”。可《元史》作者不知“演揲兒法”何意,便稱“華言大喜樂也”,屬房中術。據學者沈衛榮先生考證,“演揲兒法”不過是一種瑜伽術,至今仍流傳。至於“天魔舞”,可能源於西夏,元初即有,亦無出格處。

種種誤會,源自野史,經《元史》抄錄,以訛傳訛。因為宋代興起的理學建構出一套刻板的歷史解釋方案:王朝強大源於皇帝英明、親近賢臣,王朝衰敗源於皇帝昏庸、親近小人。戴上這樣的有色眼鏡,自然會看錯。

元順帝不過是個體育愛好者,卻遭潑汙,身敗名裂之外,還未得長壽,實在有些不值當。

趕走了虎 又來了狼

元順帝(又稱元惠宗)生於1320年,本名妥懽帖睦爾,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

9歲時,父親元明宗和世剌被叔叔元文宗毒死,元順帝被遷至高麗,“使居大青島中,不與人接”。1年後,元文宗下詔宣佈,元順帝不是元明宗的親兒子,將他移居到廣西靜江(今廣西桂林)大圓寺,在寺中秋江長老照顧下,元順帝系統學習了漢語典籍。元朝諸帝中,元順帝的漢學修養最深。

元順帝

元順帝13歲時,元文宗病死,權臣燕鐵木兒立元文宗的次子為帝,即元寧宗,可元寧宗登基53天后即病死。燕鐵木兒想立元文宗的小兒子,被元文宗的妻子拒絕。

燕鐵木兒是欽察人。欽察是突厥一支,曾在今哈薩克一帶遊牧。入元的欽察人世代當兵,到燕鐵木兒時,大權獨攬,元文宗的妻子怕小兒子受害,不許其稱帝。燕鐵木兒找不到繼承者,只好迎回元順帝,表明擁立之意,探其態度,可元順帝“幼而畏之,一無所答”,燕鐵木兒“疑其意不可測”。燕鐵木兒曾參與毒死元明宗的陰謀,怕元順帝“追舉前事”,遲遲不辦登基大典。

就在猶豫時,燕鐵木兒突發急病而死,他的弟弟撒敦、兒子唐其勢只好擁立元順帝,元順帝娶燕鐵木兒的女兒為皇后。

執政初,元順帝被燕鐵木兒家族包圍,便暗通伯顏,除掉了撒敦、唐其勢等人,毒死皇后。可伯顏又成新權臣,“天下貢賦多入伯顏家”“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顏而已”。元順帝“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忍了6年。

理想豐滿 現實骨感

元順帝深知元朝內憂外患,急需振作,而伯顏非治才,甚至曾提議盡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伯顏有一養子,名脫脫,深通儒家典籍,且天生神力。脫脫見伯顏跋扈,知其必敗,擔心牽連自己,在父親馬札兒臺和師傅吳直方建議下,脫脫主動請求元順帝驅逐伯顏。元順帝用脫脫之計,扳倒了伯顏,開始親政。

元代周朗繪《佛郎國獻馬圖》(明摹本),法國傳教士向元順帝進獻異馬

從至正元年(1341年)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元順帝與脫脫共推“至正更化”(亦稱“脫脫更化”,誇張了脫脫的作用,其間脫脫因病辭職5年),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可惜以失敗告終。

元順帝為人勤勉,脫脫又是能臣,且二人關係和諧。《元史》稱讚脫脫:“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至於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雖古之有道大臣,何以過之?”元順帝曾說:“人中有脫脫,馬中有佛朗國馬(佛朗國即法蘭西,古代中國長期認為法國是歐洲之主,故用佛朗國代指歐洲),皆世間傑出者也。”

“至正更化”的主要內容是恢復科舉制度、崇儒重道、完善法律、強化對地方官吏的考核、鼓勵農業等,均稱良策。卻不僅沒化解危機,反致局面不可收拾。

一是元末瘟疫、自然災害頻生,元順帝拿不出更多資源去推動“至正更化”。

二是“至正更化”未涉及元朝統治的根本問題——高層權力太分散,黨爭不斷,致政令難行。更麻煩的是,脫脫自己也陷入黨爭中。

帝師是官 不是方士

至正六年(1346年),脫脫二次任相,“恩怨無不報”,政敵別兒怯不花派被驅逐,政事“皆委以腹心之寄,大小之事皆與之謀,事行而群臣不知也”。

至正八年(1348年),方國珍兄弟造反,元廷無力鎮壓。至正十年(1350年),為補國庫空虛,脫脫濫發紙幣,“物價騰踴,價逾十倍”。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起義,“凡浙西、江東南、湖南北,以閩蜀之地,凡城所不完者皆陷”。

元順帝對脫脫漸失信任,重用哈麻及其妹夫禿魯帖木兒,二人向元順帝推薦西域僧人,練“演揲兒法”。據《元史》,僧伽璘真(又名結琳沁)對元順帝說:“陛下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亦不過保有見世而已,人生能幾何?當受我‘秘密大喜樂禪定’,又名‘多修法’,其樂無窮。”元順帝遂封他為帝師。

這段記錄出自野史《庚申外史》,作者權衡“元時屢拒禮聘,隱居太行黃華山二十八年不仕,明洪武四年(1371年)歸江西,年已六十餘”,他怎可能知道元廷秘聞?他甚至沒搞懂元朝的帝師制度,以為帝師就是幫皇帝練功的方士。

帝師制度始於闊端(窩闊臺之子),定於忽必烈。闊端率軍自四川入雲南前,曾與薩迦派高僧班智達在涼州會晤,達成互相支援的協議。後來八思巴三次為忽必烈密續灌頂,且創蒙文。元自忽必烈以下,歷朝都有帝師。元廷授權帝師代管地方,自行收稅、任官、司法,秩一品,直接對元帝負責。二者是政治關係,練功只是由頭。

“演揲兒法”未失傳

那麼,“演揲兒法”究竟是什麼?

學者沈衛榮在《從“大喜樂”和“演揲兒法”中還原歷史》等文中細密鉤沉,指出“演揲兒法”是最古老的一種瑜伽術——幻輪瑜伽,可“調節風脈,強健身體,以幫助修行者消除身體的各種疾病”,又稱“調身儀”“整身儀”“治風脈定”等,今天仍有習練者。

沈衛榮進一步指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中藏有一部傳自清代宮室的《修喜佛圖》,圖文並茂……共九十六種圖式……實際上就是薩迦派所傳的一套完整的‘幻輪’修法。”

至於“多修法”,即“大喜樂禪定”,是“一種嚴格、秘密的宗教儀軌”,元初已入宮廷。和“演揲兒法”“多修法”關係密切的“天魔舞”,“是一種崇高的宗教舞蹈”,忽必烈擔心亂彈亂唱不恭,下令民間禁演“天魔舞”。可見,它絕非亡國之舞。

元順帝童年喪父,登基後飽受權臣壓制。執政初期又異常勤勉,長期過勞。“至正更化”中後期,屢遭挫折後的元順帝心灰意冷。且在他心中,長期壓著一塊“大石頭”,即叔叔元文宗當年下詔“播告中外”,稱元順帝不是元明宗的親兒子,後來有人提及此事,元順帝生氣地說:“此我家事,豈由彼書生耶?”凡此種種,均不利於健康。

元順帝很在意自己的身體,哈麻背後說元順帝已老,元順帝大驚:“朕頭未白,齒未落,遽謂我老耶?”此時元順帝才36歲。

眾意壓倒了個人努力

元朝貴族喜運動,畋獵較普及。後至元三年(1337年),元順帝出獵35天,名為“醜的”的監察御史進諫,元順帝立刻賜予金幣,“醜的”辭謝,元順帝說:當年魏徵進諫,唐太宗都打賞,你也別推辭。後至元四年(1338年),元順帝又想去打獵,脫脫勸諫:“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道,至於飛鷹走狗,非其事也。”元順帝只好取消計劃。

打不成獵,只好操練其他運動專案。幻輪瑜伽透過調整呼吸,放鬆身心,“使人身之氣或消或脹,或伸或縮”,適合元順帝。

元順帝很想當個“好皇帝”。

元制,天子“日進御膳用五羊”,元順帝則“日減一羊”。他生日時,“禁天下屠宰,不宴賀,慮其多殺以煩民也”。元順帝重文教,明初人都稱“元末文人最盛”。

勤勉如此,為何謠言不斷?法國傳播學者卡普費雷在《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一書中指出,在資訊閉塞時代,謠言反映的是人們“期望的事實”。元末社會動盪,百姓困苦,期望元朝滅亡,期望元帝是昏君,越昏越好。加上瑜伽崇靜,習練時須遮蔽外人,推漲了人們的惡猜心理。

1368年,明軍進逼大都,元順帝逃走,留下七律《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詩寫得氣度非凡,卻成元順帝“能藝不能為君”的證據。

不適應漠南環境

退出中原後,謠言依然追著元順帝。

一說他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趙顯之子,此說也源自《庚申外史》,明代葉盛、黃溥、全祖望,清代錢謙益、萬斯同、王國維皆信以為真。前輩學人任崇嶽先生辨析最詳。趙顯6歲亡國,被忽必烈封為瀛國公,終生修佛,後半生奉詔居甘州(甘肅張掖)山寺。元順帝的父親元明宗去過甘州,傳說他強搶趙顯之妻,遺腹子即元順帝。可趙顯已46歲,他的妻子應與他年齡相仿,17歲的元明宗為何看上她?

一說元順帝的兒子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進北京時,強佔元順帝的妃子,遺腹子即朱棣。可明軍進北京時,朱棣已9歲了。

謠言靠獵奇、八卦流傳,誰當真誰就輸了。

元順帝逃離北京後,沒去較安全的漠北,因元廷與漠北諸部長期對立,歷史上多次交戰。元順帝在靠近中原的漠南立足,兩面受敵,內部派系鬥爭依然不斷,焦慮之下,難免折壽。

學者李嶺鉤沉朝鮮史料,發現元順帝本想逃到耽羅(今韓國濟州島),耽羅政權對元稱臣,名為“高麗與國”,卻不聽其號令。耽羅是元朝十四處重要牧場之一,駐有元軍和“牧子”,此時元順帝被皇后奇氏集團掌控,奇氏是高麗人,熟悉耽羅。

元順帝已派人去耽羅建宮殿,但明軍北伐速度太快,很快便佔領了山東,那是當時從水路到耽羅的唯一通道。元順帝長年生活在中原,不適應漠南環境,靠練瑜伽的那點兒健康收益顯然不夠。退到關外1年多,元順帝便去世了,終年僅50歲。(責編:沈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