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工人施工意外挖出古井,出土千年“圖書館”專家稀世珍寶!

我國的很多國寶文物都是在不起眼的地方發現的,例如:震驚中外的“中華第一玉雕龍”就是一位農民在一個不起眼的石洞裡發現的。而我們今天所講的主人公也屬於國寶級文物,它們就是考古學家從一口不起眼的枯井中發掘出來的十萬件三國時期吳國的文字簡牘。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某建築隊在湖南長沙市中心五一廣場東側的走馬樓施工時,意外挖出一口古井。當地的考古部門在接到訊息後立刻趕到現場,展開清理發掘工作。經過幾個月的發掘清理,考古專家從古井中發掘出了10萬多片古代的文字簡牘。考古專家經過詳細考證後發現,這些簡牘種類繁多,其中包括木簡、竹簡、木牘、籤牌和封檢等。

這10萬多片文字簡牘每片上的文字數量和長寬厚度都不盡相同。例如:每片木牘上有80至120個文字,每片竹簡上則有30字至40個文字,它們加起來總共有200多萬個文字。但這些文字都是流暢清晰、工整有序、隸中帶楷的字型。據當時的考古專家介紹:古井中出土的10萬多片文字簡牘按其用途來分類,可主要分為經濟券、司法文書、民籍、賬簿及名刺、官刺等這五類。因此簡牘上面的文字記載涵蓋了三國時期吳國的經濟、司法、民政、官員制度等社會機器運轉中的多個方面。

因此這10萬多片文字簡牘對於研究、考證和還原三國時期吳國社會的多個方面的真實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考古發掘的最終目的就是還原古代社會的真實面貌,從而讓人類瞭解自己的過去,更好的發展未來。所以考古發掘出來帶有文字記載的文物,能更加直接了當的證實一段歷史的真實存在,或者糾正後世對這段歷史的錯誤認知。因此很多帶有文字記載的出土文物都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而此次出土的10萬多片文字簡牘,更是全面直觀的記載了三國時期吳國社會多個方面的真實歷史。

它們也相當於是記錄吳國社會多個方面真實歷史的千年“圖書館”。所以這10萬多片中的每片簡牘都是一件無法替代的稀世珍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其中的一些記載肯定會修正被後世史學界錯誤認知千年的三國曆史。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