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樂毅率領五國聯軍伐齊,最後齊國只剩兩座城池,為何能夠反撲?

燕國著名大將樂毅蠢蠢欲動,公元前280年左右,燕國著名大將樂毅蠢蠢欲動,他開始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各諸侯國難得齊心,雖然當時的齊國非常強盛,但是也抵擋不住五國聯軍的強勢進攻,當時聯軍攻陷齊國的70多座城池,此役之後,樂毅的威名開始傳遍所有諸侯國。從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來看,齊國在各個諸侯國中是非常強盛的,然而經過五國聯軍一戰之後,齊國的城池僅餘兩座,甚至差點被樂毅率領的部隊滅國,可惜的是,最後燕國國君開始猜忌樂毅,於是中途將樂毅的軍銜撤掉,齊國這才避免滅國的災難,想來也算是天助之。

恩怨已久

戰國時期,齊和燕的恩怨要追溯到很久以前,根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當年宣王在位的時候,齊國的國力開始逐漸強盛,當時的燕國已經發生了內亂,齊宣王趁這個機會開始攻打燕國。當時齊國的軍隊已經攻佔了燕國的大部分土地,燕國已經在生死存亡邊緣,不過由於齊國的軍隊在燕國的土地上胡作非為,最終惹怒了秦國的老百姓和周邊其他的諸侯國,齊國國君感受到了來自周邊的壓力,齊宣王宣佈從燕國撤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齊國和燕國之間的矛盾開始慢慢地積攢。雖然燕國非常怨恨齊國,但是迫於當時齊國的國力強盛,所以他們也只能忍氣吞聲,畢竟單打獨鬥,燕國肯定不是齊國的對手。

齊閔王愚蠢

不過閔王統治時期,事情卻出現了轉機,由於閔王好大喜功,所以經常仗勢欺人,對周邊的國家不斷的騷擾,這引起了很多諸侯國的反感。當時統治燕國的是燕昭王,他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君,自從被齊國摁在地上摩擦之後,燕昭王開始勵精圖治,經過幾年的修養生息之後,燕國的實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燕昭王起用樂毅來綜合治理國家的政治和軍事,面對著齊閔王的咄咄逼人和到處樹敵,燕王知道時機已到,於是他派人到周邊的諸侯國遊說,由於各個諸侯國對齊國已經恨之入骨,於是幾個國家一拍即合,這也是非常難得的意見一致,於是決定成立聯軍共同討伐齊國。雖然齊國是戰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但是被周邊的幾個諸侯國聯合起來征討,想要仍然立於不敗之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終齊國吃了敗仗。

五國聯軍勢如破竹

其實現在看來,當時的齊國是有實力與五國聯軍對峙的,只是當時的齊閔王剛愎自用,不僅對軍事戰略一竅不通,而且在戰場上任意指揮,最終齊國吃了敗仗也是理所當然的。當時樂毅率領的聯軍一路長驅直入,齊軍感受到空前的壓力,聯軍遇到的抵抗甚微,很快就將齊國吞到只剩兩座城池,最後樂毅選擇了包圍策略,目的就是將齊國徹底吞併。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如果樂毅當時採取果斷的強攻政策,或許齊國早已經亡國,也許一切都是天意,一方面樂毅並沒有強勢進攻,另一方面,燕國國內突然出現了逆亂,燕昭王去世之後,燕惠王繼位。

燕惠王一向對樂毅懷有戒備之心,當看到樂毅率領五國聯軍圍堵齊國的最後兩座城池,而沒有果斷進攻的時候,他心裡非常害怕,覺得他是在擁兵自重,於是果斷的換掉了樂毅。齊國見狀開始反撲,五國聯軍失去了樂毅作為指揮,很快就被齊國打亂節奏,最終齊國又將所有丟失的城池奪了回來。也正是因為這一場戰役,讓齊國從此以後不再囂張,就算後來秦國崛起,開始慢慢的吞併其他幾個國家,齊國也沒有任何行動,只是冷眼旁觀戰亂,最終輪到自己的時候,結果也只是乖乖的投降就範,想來真的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