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明代無論是戲曲,還是繪畫,還是思想,都較前朝有著巨大的發展進步,而文學更是如此,明代小說乃是歷史上的一大高峰,明代歷史上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還有“三言二拍”這樣的故事集亦是名傳千古。還有稍微次一點的,也有《東周列國志》等等作品。

但是提到明代頂級的小說或者文學作品,一般人不會提到《封神演義》,這部成書比較晚的小說,卻經住了歷史的考驗,最終流傳了下來,並被改編成戲曲電視,讓百姓孰知。但是卻沒有經得起文學界的考驗,沒有什麼研究價值,被文學界擱置在一旁,甚至是鮮有問津。

按理說,封神演義要氣勢有氣勢,要文化底蘊也不差,其中包含的詩詞遠多於三國和水滸。其故事情節也波瀾壯闊,場面也恢弘無比,想象力也十分空前。在明代,是一部極其前衛的仙俠小說。

那《封神演義》對比明代四大名著,到底差在哪?致使其歷史地位難以望四大名著的項背,幾乎就成了一本民俗文化作品。接下來,我們就簡要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和明代四大名著的差距。

1、打鬥場面過於單一,且雷同較多。

封神演義大部分的打鬥場面都比較單一,而且招數也幾乎類似,對於武鬥描寫不夠細緻,一般打鬥不過幾回合,就要祭出法寶或者使用異術。而打鬥的場面就成了法寶的比拼,誰的法寶過硬,誰就是爺。

而且,許多法術都比較雷同,鄭倫和陳奇的哼哈,就顯得有點雷同。而法寶幽魂白骨幡,與戮魂幡也基本功能相近。還有呂嶽和餘德,一個散瘟疫,一個散痘毒,然後去火雲洞取藥,故事情節也比較雷同。

2、正不正,邪不邪。

闡教人物正面實力太低,不是正面以多欺少,以大欺小,就是陰謀詭計,暗中偷襲,像燃燈這樣的角色,三番五次的臨陣脫逃,讓其他人先上探明虛實,還有很多偷襲,實在不像是一個正面人物,也不像是德高望重的副教主應該做的事情。還有懼留孫對陣餘元,兩次都是讓姜子牙出面,然後自己躲在身後偷襲,完全沒有金仙的身份。而截教的人物也並非就是不倫不類,基本沒有偷襲等招數,雲霄等人還是極為講理的仙人。這樣就造成,正面人物讓人不喜歡,反面人物讓人心生憐憫。

3、人物的描繪不刻骨。

封神最大的敗筆應該在人物刻畫之上,文中沒有絕對的主角,而且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不夠,人物的特點刻畫得單一。

封神中,哪吒、黃天化就是火爆,愛打架;楊戩就是智謀多,穩妥;姜子牙就是聽師傅的話,全文都如此,沒有什麼大徹大悟和改變,特別是絕對主角姜子牙,歷經無數次大戰,卻基本沒有成長。

對照三國,曹操是一路升級打怪的過程,從最開始的報父仇屠徐州,到後來接納殺害典韋和長子曹昂的張繡,可見其胸懷的成長。還有曹操是有多面性的,雖然在對敵人時奸邪,但是對自己人卻極為推心置腹,手下的文臣和猛士更是誓死效忠。

而封神中姜子牙卻不是如此,一路上統軍能力很一般,後期被鄔文化一人劫營就斬殺二十萬,完全不像是頂級統帥的樣子,而且一路基本就沒有成長。而黃天化、哪吒也缺少劣勢的情形下,憑藉一己之力創造奇蹟的事蹟。

4、與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有很多雷同。

黃飛虎出五關,與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簡直就是一次反向的運動。而楊戩對袁洪,與西遊記中的孫行者對戰二郎神,幾乎就是同一場故事。而哪吒大鬧東海,然後多年後才回歸正途;與孫悟空大鬧天宮,多年後拜師三藏,也基本是一個路子。

5、闡教只佔了一個天道。

封神演義的思想,主要還是以天道正確的封建皇權思想為主。有存天道去人倫的理學理念,在心學氾濫的明末,也算是一股清流。封神中很多時候闡教總是以大欺小,以多勝少。

還有殷郊和殷洪站在君父一邊本是人倫,在父命如山的大環境下,殷郊殷洪並沒有做錯,卻被描述成十惡不赦,殷郊甚至受了犁耕之刑而死,違背天道的殷郊的死,是封神演義成就不高的最大悲劇點。

而太乙恃強凌弱殺石磯娘娘,就是理所應當。石磯娘娘只是因為兩個童子接連被哪吒殺死了,然後去找太乙理論,就被太乙說了一大通道理,然後燒死了。而燒死石磯娘娘的理由簡單說就是我有天道,殺你是應該的。這完全不讓人信服。

周朝自始至終就站在高山之上,向下碾壓商朝,戰局不利,自會有背後的大仙出面解決問題,元始天尊和老子更是頻繁出手。

而商朝每次戰役的最終結局都是失敗,而西岐似乎也沒有體現出多大的解救萬民的決心,只是一個順應天道之舉,缺乏對正義之師解救被商紂王壓迫的闡述和描繪。

還有闡教的以人為主,動物只能當坐騎的人類沙文主義思想。完全不如截教有教無類,萬仙來朝的平等思想更具博愛精神。

7、主角人物實力太弱,大佬出手過於平凡。

封神演義中,以姜子牙、哪吒和楊戩為絕對主角,而這三人,除了楊戩能達到金仙級別的水準之外,哪吒不過就是三流水準,而姜子牙基本就是不入流。這就導致了主角基本就打不過對面的強敵,然後闡教眾仙以及陸壓、西方教主等人頻繁出手。嚴重減少了主角的戲份。這也是造成主角人物刻畫不夠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8、大佬操控了一切,當中的人物基本不能改變什麼!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都有很多大佬出手的場面,但是這其中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封神中的大人物出場,基本都是孫悟空去請的,他們基本就不會主動出手幫忙,這就表明,孫悟空是經過奮鬥了,最後實在打不過,才去請人來幫忙。

對比之下,封神演義中的大佬,基本就是時刻關注著戰局走向,他們操縱著一切,一遇到情況,立馬出手解決問題。

這裡面有一個重大差距,西遊記之中,大佬沒有實際操縱這一切,而是放任孫悟空去完成任務,就像公司高層看好一位員工,將其下放考察,任由其開展工作,看看能不能取得想要的成績,而員工需要憑藉表現決定自己的命運。

而封神演義,明顯是大佬決定了一切,安排好了路,什麼時候怎麼走,都是設定好的,類比就是公司董事長,讓自己的兒子去基層賺取履歷,一切艱難險阻都會主動幫忙打通,讓其順利完成實習,回來擔任高位。

這兩者之間能更有吸引力,不言而喻。

9、主角人物不夠叛逆,幾乎沒有抗爭封建的精神。

封神中的主角都是無比遵從師命之人,基本沒有什麼人違背過師命,最後活下的人都是那些聽師傅話的人,類比西遊記,封神有明顯差距。

我們來看封神演義中那些有反叛精神的角色的結局,哪吒被徹頭徹尾的改造了,連肉體代思想,完完全全的改造,當哪吒多年後再度見到殺死他並壞了其廟宇的李靖認錯時,封神演義就註定了不如西遊記。

再來說,違背師命效忠父親的殷郊殷洪慘死。曾經違背過師命的土行孫,在懼留孫門前被殺,懼留孫也不救。

10、神體系中依舊等級森嚴,沒有衝破現實桎梏的思想,也沒有詼諧性。

借鑑三國和西遊,造成有些不倫不類,既然是歷史演義,真實人物參與度不夠,全是虛構的神仙在打架。若是架空歷史,像西遊記,卻又太過拘泥於歷史,真實人物參與得也不少。

封神演義中紂王有天命,女媧不敢殺他,周武王天命所歸,送到十絕陣中也不會死。昊天上帝一聲令下,闡教眾人就要商議封神,這些東西都過於突出皇權,不像孫悟空敢於在如來佛祖面前表明想當玉皇大帝的想法。

闡教內部,更是等級森嚴。三大教主,萬劫不滅的修為,在鴻鈞道人面前也只能當著一眾弟子跪著,弟子必須無條件遵從師命和闡教的路線,不然就會有不好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