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戰國時期,人質已經取信不了對方,為何還要派遣人質?

東周時期,西周原有的禮樂制度逐漸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越發缺乏,而諸侯國之間又常常需要外交,此時人質就成為了諸侯國之間聯盟的憑證。在春秋時期,大部分人還是守信的,因此人質在此時也能達到取信對方的目的,而到了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信用幾乎沒有,他們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就算派遣了人質,諸侯國之間也不一定就是友好的關係。既然人質已經取信不了對方,為何還要派遣人質?我認為有以下4個原因。

其一,做做表面功夫,表達自己的誠意。

在戰國時期,什麼時候需要派遣人質呢?主要在需要跟對方取得暫時的聯盟的時候,就像齊國為了跟趙國聯盟,就派了順子為人質到趙國去。而從春秋到戰國,常常用人質來作為聯盟的憑證,雖然戰國時期,這個憑證的可信度已經很低,就如同秦國子楚在趙國當質子,秦國還是一直攻打趙國一樣,然而諸侯國還是要做做表面功夫,來表達自己的誠意,畢竟連這個象徵性的憑證都沒,怎麼讓別人相信你呢?再者,派遣人質,也可以讓其他諸侯國知道,你們兩個聯合了,讓他們不敢小瞧於你。

其二,暫時麻痺敵人,自己偷偷發展。

雖然說人質在戰國時期可信度很低,然而暫時得讓對方相信一下還是可以的,就像秦國派遣涇陽君到齊國去當人質,暫時與齊國聯盟,麻痺齊國,而秦國趁此機會偷偷發展,不斷進攻臨近的諸侯國,不斷髮展壯大,這也是秦國的“遠交近攻”的策略,而齊國卻還後知後覺。

其三,為了讓人質取得功名。

其四,不得已“被派遣”。

有的時候,諸侯國並不想派遣人質,但是人被其他國家扣留為人質,不得已“被派遣”為人質,比如秦國就扣押了楚懷王為人質,像楚國索要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