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戲劇專家暢談話劇《霧重慶》:一部題材宏大、藝術品位高的舞臺藝術...

3月4日,話劇《霧重慶》研討會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舉行,包括中央戲劇學院原院長、著名戲劇導演藝術家徐曉鍾,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教授譚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等來自全國的戲劇專家與該劇主創齊聚一堂,共話《霧重慶》。

▲話劇《霧重慶》研討會現場

《霧重慶》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劇作,抗戰時期由知名青年劇作家宋之的創作,1940年在重慶國泰大戲院舉行首演。2021版《霧重慶》是該劇的第5個版本,由重慶市話劇院製作出品。3月2日至3月3日,作為大戲東望·2021全國話劇展演季虎年上演的第一部作品,該劇在北京首都劇場上演。此次研討會旨在圍繞該劇的進一步打磨提升提出寶貴意見。

聚焦青年人在時代中的選擇與彷徨

研討會上,專家們對重慶市話劇院製作出品的《霧重慶》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劇是一部題材宏大、藝術品位高、演出視覺效果佳的舞臺藝術佳作。“《霧重慶》為中國現代話劇舞臺奉獻了一臺內涵豐富、形式優美的演出,作為一個老戲劇工作者,我對為該劇付出的藝術家們表示祝賀。”徐曉鐘錶示,這部作品塑造出了具有時代感、英勇質樸的青年形象,是一部少有的舞臺藝術佳作。

“《霧重慶》中沒有直接講述戰爭,而是聚焦於青年人在時代洪流中的選擇與彷徨。按照這個思路展開,我覺得非常有價值。”譚霈生稱。

“導演沒有簡單地把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故事用現在的表現方式予以表現,而是忠於原著,還原了那個時代戲劇風格的優雅和嚴謹,這在昨天的表演中體現得非常好。”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表示,《霧重慶》有一種舞臺美術和表演藝術相碰撞的創造性,讓觀眾迴歸到與話劇這種藝術形式的典雅和嚴謹的邂逅。

符合時代審美,具有重慶地域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霧重慶》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植入了清音、號子、金錢板等元素,符合時代審美,具有重慶地域特色。

雖然是抗戰時期的作品,但《霧重慶》並沒有停留在1940年,而是讓今天的觀眾在這群80多年前的年輕人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產生久久不散的迴響。“《霧重慶》的演出也是繼承中國優秀話劇傳統,發掘藝術作品恆久藝術魅力的一個實踐。”宋寶珍認為,主創團隊重新挖掘了《霧重慶》的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當代價值。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中國演員》主編黎繼德則認為,這部話劇聚焦於人物內心的選擇,具有獨特的非同質化的特色,這樣的作品無疑值得現在的文藝工作者學習。

希望《霧重慶》可以走得更遠

“《霧重慶》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儘管已經過去了80多年,但它對今天的人來說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戲劇家協會原黨組副書記、秘書長王蘊明說。

“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話劇,展現了幾十年以前生動令人難忘的歲月,使人們產生了聯想和回憶。”表演藝術家李法曾表示,“現在看這個戲,戲中畫面感強、地域特色鮮明,希望進一步打磨該劇,讓80年前的抗戰故事感染更多觀眾。”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劇作家、戲劇評論家歐陽逸冰也希望《霧重慶》可以走得更遠,他表示,該劇聚焦於抗戰時期普通中國人活著的人生目的,“《霧重慶》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戲劇的本身。”

研討會中,專家們還分享了不少對於該劇的建議。不少專家提出該劇可做更多巡演計劃、個別人物還可作更多打磨等。對此,重慶市話劇院院長張劍表示,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精心打磨《霧重慶》,讓更多觀眾走進劇場,傳承抗戰戲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