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沒有取暖工具,古人如何度過冬天?奇招遍出不乏"損招"

寄語長安眾年少,妓圍不似獵圍豪——陸游

首卷語

眾所周知,古代帝王在冬天有很多禦寒取暖的辦法,古代取暖的設施主要有火塘、火牆、壁爐和爐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以上的都是常規手法,也會做一些鮮為人知的無恥手段—女人身體取暖。不過在當時的封建的社會,也是很讓人們容易理解的,畢竟權力和地位唯強。

▲妓圍

這些都是唐玄宗兄弟們所想出來的,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呀!《開元天寶遺事》記載:“申王(玄宗弟)每至冬月,有風雪苦寒之苦,使宮妓密圍於座側,以禦寒氣,自呼為‘妓圍。” 意思就是李撝每到冬天特別怕冷,便招來許多美豔妓女將其座位團團圍住,以抵禦風寒。李撝將這種取暖法稱為“妓圍”。

然而,古代社會生產力落後,在那個沒有電力、熱力技術的時代,古人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取暖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人那些常見的防寒取暖要術。

▲養心殿東暖閣

一丶暖閣取暖

明清時代,當時的皇宮建在了北京城,跟現在的昆明一樣,四季分明,但是到了冬天還是會降雪,溫度還是會很低。

當然,古代的皇帝還是不會挨凍的,他們自然也有他們獨有的保暖方式,參觀過故宮的人們都知道,皇宮中的養心殿裡面有一個地方名叫暖閣,是專門提供皇帝過冬的住所,這是每年冬天皇帝的“溫柔鄉”!

▲乾清宮暖閣

但是這個暖閣不能有明火,因為當時古代的建築大部分都是土木結構的,而且這暖閣還是皇帝的住所,奴才們可不敢有所怠慢!

不能生明火,那也不能夠讓皇上挨凍,工匠們想出了一種辦法:就是在紫禁城下修建了地道,這種地道就是專門用來取火的。其工作原理就是在其中點燃炭火,暖氣能根據地道通到紫禁城各處,暖閣也不例外,猶如春天到來!跟我們現在的暖氣管道差不多,古人們的智慧還是我們無法估量的!

▲劇照

二丶太和殿火盆取暖

太和殿屬於那種比較巨大的宮殿了,按照暖閣的路子已經無法使暖氣保留。但是太監們可以利用太和殿比較高大並且空曠的優點,來在其中釋放火盆。跟平民百姓們在家的取暖方式差不多,很大眾化。

但是跟暖閣一樣,由於房屋的構造原料問題,這個火盆一旦使用起來就會引起火災。就比如嘉慶年間就在太和殿發生過一次火災,火星被風吹起,侍衛們費了好多時間才撲滅了火星。也是因為這件事太和殿火盆數急劇下降了。

▲火盆

因為較寒冷而言,火災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很多類似空曠的大殿就擺了寥寥無幾的火盆,於是在這些大殿的室內就比室外冷多了。這樣看來古人的皇室們也是比較煩惱!

根據《宛署雜記》史料記載,冬天的一個殿試就用了木炭1000多斤,這也體現了皇宮成員的數量龐大啊!

▲被燒燬的乾清宮

三丶惜薪司提供薪炭

在清代,專門管理皇室的薪炭的機構名為惜薪司。可以說在古代皇宮裡面用明火取暖真的是一件防不勝防的難差事!

嘉慶二年,乾清宮失火,寒冬凜冽的疾風,火勢越來越大,雖然最後被侍衛們撲滅了,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很多宮殿受到了牽連,就連坤寧宮也被大火席捲了一番!

此次失火主要是因為小太監看火盆打盹,導致了乾隆收藏的圖書也毀於一旦了。之後工匠們突發奇想,為了防止火星的迸濺飛舞,小火爐便是新寵了,傳承千年,成了清朝達官顯貴的過冬必需品。

▲劇照

四丶貂皮保暖

小火爐以及火盆已經不能夠滿足達官顯貴們的需求,為了讓全身暖和,貂皮大衣成為了他們的首選,果然為了取暖,古人們還是在不斷創新著方法。

從此貂皮大衣在清朝王公貴族們盛行開來!清朝滿人起先就是漁獵為主,對於動物的毛髮還是沒有多少抵制的。而且俄國曾經想大清進口大量的皮毛,給了俄國大量的財政收入。

▲清乾隆 掐絲琺琅鎏金團鶴手爐

小結

由此可見,古人們的智慧還是我們不能夠估量的,當時就有了我們現在類似暖氣的思想,並且還實踐了出來 ,實在是讓我們後代所信服!清朝的貴族們對於保暖都這麼重視,這麼追求。我們現在有了空調,有了暖氣扇,一切的一切都是現代工匠們和古代工匠們一起努力的結果,我們應該感到自豪!

【參考資料】《明史》 《明實錄》 《清史稿》

【文案編輯】 醉風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