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被稱唐朝"名句製造機",可惜詩紅人不紅,名字聽著很熟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之灑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之惆悵;“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之深刻;“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之憂思;“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之透徹……這些耳熟能詳被人用爛了的名句,其實都出自一人之手,那麼他是誰?

這個堪稱名句製造機的人叫做羅隱,很多人一聽這名字就覺得有點耳熟,又有點茫然,沒錯,他和李商隱一樣同帶“隱”,但真正隱形的只有羅隱,他出生於公元833年,又又又是杭州人,杭州歷史上文化人還真是特別多,羅隱當然也是個文化人,文化人中的文化人,小時候就以才學出名,和其他幾個才子合稱“三羅”。

那時候他特別受宰相令狐綯的賞識,令狐綯兒子進士及第,羅隱寫了首詩給他兒子慶賀,結果你猜令狐綯對自己的兒子說什麼?他居然說:“你進士及第我覺得沒什麼好高興的,我高興的是因為你進士及第,我得到了羅隱詩文一篇。”不知道他兒子當時是什麼心情,但怎麼想這句話都又好笑又氣人。

羅隱的思想主張也特別有意思,雖然想來有點天真和絕對,因為他竟然試圖提煉出“太平匡濟術”,其中的核心就是“施行仁政”,可是他的仁政維護的還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權力,是有點迂腐的儒學傾向,他也確實推崇儒學,為此還做了《饞書》這部小品來抨擊背離儒道的行為,但也就是這小品受到了魯迅的讚賞,說它是泥潭裡的光芒。

可見在當時羅隱確實是非常受歡迎的,至少也是一個名士的程度吧,怎麼會活成這種詩紅人不紅的狀態?甚至說實話很多人一說“任是無情也動人”,還以為是元朝詩人秦觀的“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殊不知其實是秦觀挪用的羅隱詩句,所以到底為什麼羅隱活得這麼透明?

這就要說到羅隱所處的時代了——唐末五代,唐朝詩歌之輝煌有目共睹,比如說初唐四傑:王勃、盧照齡、楊炯、駱賓王;盛唐: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中唐:白居易、劉禹錫、元稹、韋應物、韓愈、柳宗元;即便是晚唐都有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皮日休。羅隱混進去,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而且能夠看出來唐朝詩歌繁盛的溫床是穩定的生活,還有繁榮的經濟,大家就算沒有入仕也不至於餓死,所以才能投入於藝術創作之中,同時百姓們也不愁吃穿之類的,名人名士名詩就成為了大家的消遣之一,他們就能得到追捧,他們的詩就能得到傳頌,但輪到羅隱的時候天下大亂,什麼條件都沒了。

連進士考試的條件都沒了,從公元859年開始羅隱總共參加了十多次考試,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中,史稱“十上不第”,對於一個詩人來說,入朝致仕未必重要,但是沒有這個官的話,民眾就會覺得你的頭銜名不副實,你寫的詩歌寫的文章就不值錢,不值錢那當然得到傳播的機會就少,即便你的詩歌火了,但是人們也不屑提起你的名字。

而且羅隱因為進士屢次不中,官場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如果他從此寄情山水,不再對官場有什麼幻想,專心詩文創作,也有可能成為唐末李白,可惜他一直對官場很憧憬,倒沒有專心在詩文上,憂心天下憂心百姓憂心前途,所以沒有能進一步發展,後來公元878年黃巢領導農民起義,天下大變,他才避亂山中當了隱士。

除了唐朝名人太多淹沒了他,處於兩個朝代交替沒有創作的地基,以及沒有一個輝煌的頭銜來照亮茫茫歷史中的他,又加之更喜歡當官的夢想使得詩歌才華有限,這3個客觀原因和1個主觀原因之外,還有兩個主觀原因,一就是羅隱不懂曲意逢迎,過分狂放自負,當時在長安城等待考試時,他就將長安城看不順眼的事情罵了一遍。

最絕的是,有一天羅隱和一位宰相同乘,宰相難免架勢大,對船伕多指手畫腳了幾下,態度當然也是居高臨下的,羅隱一下就不舒服了,當即怒道:“哪裡來的官,我用腳夾筆寫出來的文章都比你好信不信?!”沒錯,是他開創了“我用。都比你好”的句式,但得不償失,很快在長安城的官就都不願意搭理他了。

還有一件令人傷心的事,就是羅隱很醜,不管是哪個朝代哪個國家都是哪些人民都是外貌協會,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偶像,那就更苛刻了,需要玉樹臨風,需要瀟灑不羈,否則的話就會和羅隱一樣,光有詩歌流傳而人不知其名,那羅隱到底多醜?當初又是一位宰相的女兒喜歡他的詩,見了他人後就再也不讀他的詩了,堪稱見光死。

所以這種種原因造成了羅隱沒有辦法大火,但是也無所謂了,就像他自己寫的那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公元887年羅隱投入吳越終於當上了官,此後幾番升遷,及至唐朝滅亡,後梁公元908年羅隱也已經是個給事中的正官了,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逝世於公元909年,而且亂世中活了整整75歲,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