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漢武帝38歲前做三件大事 推倒一世之智勇, 開拓萬古之心胸!

漢武帝的38歲前做了三件大事: 推倒一世之智勇, 開拓萬古之心胸

中華得名源於日華,所謂“重華”、 “神華”。“漢”之名源於天漢,天河謂之天漢。從《詩經》到《史志》無不以宏大氣魄闡述“天漢起東方”,“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

建元元年(140),作為大漢只有16歲的新皇帝劉徹來說,古老的中華大地被塗上一抹青春躁動的色彩。他一登基就主張重用加強王權的儒士出任將相。準備採取文景時期的賈誼、晁錯的政治主張,即對內削弱諸侯,加強中央權力,對外則抗擊匈奴。年輕氣盛的劉徹志在尊王攘夷,削諸藩,破匈奴,與其祖母竇太后為代表的“無為”相對,實施“大有為”之政。

劉徹繼位之前的漢朝屢受匈奴侵襲,“匈奴連歲入邊,殺擄人民及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敝甚。”漢文帝六年,匈奴;兩路攻漢,“烽火逼於甘泉、長安”,兵烽直逼距長安不遠的皇帝行宮甘泉宮,而對於如此危及的處理手段竟然也只能以和親和納幣作為應對。他的父親漢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就發生了劉姓諸侯聯兵造反,在犧牲了晁錯後的一年後才被平定。漢景帝在位十六年,期間匈奴多次入邊,殺擄人口,動以數萬。

漢武帝在這種大背景下即位,完全不是坐享其成的太平天子,從當時的危機形勢和姐姐被遠嫁匈奴的雙重挫傷下,年輕的劉徹立志洗刷漢代數十年的恥辱,為此先後開啟了有漢以來最具活力的政治改革,雖然前期因其祖母竇太后強勢干預而導致失敗,但卻更加激發了此後的大幅度內政推動。

在即位的當月,劉徹就迫不及待下詔要各地舉薦“直言敢諫之士”,各地舉薦上來的一百多人,劉徹分別召見,親自策問“古今治亂之由,長治久安之道”。從平民中拔擢董仲舒、嚴助等一批後來的名臣。年輕的氣血旺盛,好動不好靜,與其祖母血氣衰邁,好靜不好動相比,二人給帝國注入了不同的氣息。

他的老師王臧向他推薦宿儒陸申公作顧問,當劉徹以最高規格迎接他,並向其“徵問古今治亂之事”,卻只聽他說:“為政不在多言,重在力行”後深感失望。這些並未阻擋他選人用人的熱情,在此後他用人很少受出身、資歷或者民族等條件的限制,他可以從社會各階層中吸引優秀人才為其所用,御史大夫張湯就是從小吏提升到“三公”的高位。在他的丞相中,有皇親國戚如竇嬰、田蚡,也有窮書生公孫弘,還有匈奴血統的公孫賀,和後來官至輔政的匈奴王子金日磾。在武將中有世代為將的李廣,也有家奴出身的衛青,和年少輕狂的霍去病。

從16歲即位到70歲逝世,他在位55年,其用人行政都獨具風格,霸氣而不蠻橫,魄力而不魯莽。38歲以前,他一舉完成了影響歷史的深遠舉措,第一,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從而確立了儒家在此後二千年獨尊的地位。第二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王儲意外的兒子或兄弟,這種“推恩”一舉分散了諸侯實力,從此再也沒有內政上的威脅。

第三對匈奴主動出擊,從根本上扭轉了漢代開國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透過三次大舉出擊匈奴,到公元前119年為止,基本解除了自漢高祖以來一直威脅漢朝北方的最大“外患”。

這三件大事全都是因為用人正確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在38歲以前,他在用人上表現出了魄力和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風度。對百官之首的丞相給予特別的尊重,輔佐他的六位丞相無一人在相位上被處死或治罪,最嚴厲的處理則是免官。其次對於敢和他說逆耳之詞的臣下非常寬容,比如汲黯曾當面批評漢武帝“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效唐虞之治乎!”當時在場的公卿都以為汲黯會被處死,可是漢武帝當場並未大發眾怒,只是在退朝之後罵道:“汲黯這白痴實在太過分了!”,事後也沒懲辦汲黯。

38歲以前透過用人和此後在權力逐漸鞏固後,開創了許多跨越歷史性的重大舉措。此後陸續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和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成了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對外關係上,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透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漢武帝的高瞻遠矚往往體現在大戰略的宏遠規劃上,他是一個弘揚學術崇尚知識的君主,也是一個知過能改,虛懷納諫,任人唯賢的明君。貫穿一生的就是運動辯證思維,他說:“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也曾說“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於今看來這種大辯證法的智慧,影響了漢武帝在重大戰略上的正確判斷和實施。漢武帝對其重大的千年制度變更和後人對他的評價早有預料,甚至說出許多“不得不為之”的苦衷。

晚年的漢武帝曾對衛青語重心長地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人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他已經清楚認識他的所作所為“內興功利,外事四夷”,都是出於創立制度,為後世留下樣板以此實現長治久安之道。他承認自己的政策會擾民,甚至在後來下了“罪己詔”,都可以看出,漢武帝並非一位好戰,而是站在大歷史格局角度看待了許多問題,是真正意義上的,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的偉大人物。

著名的史學界翦伯贊描述漢武帝說:“說到漢武帝,會令人想他他生長得怎樣一副嚴肅的面孔?實際上,漢武帝是一位比較活潑、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歡窮兵黷武以外,還喜歡遊歷,喜歡音樂,喜歡文學,喜歡神仙。漢武帝,是軍隊最英明的統帥,又是海上最經常的遊客,皇家樂隊最初的創立人,文學家最親切的朋友,方士們最忠實的信使,特別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絕不是除了好戰以外,一無所知的一個莽漢。”他甚至是一個矛盾體,他是當時可以放到世界級的偉人,他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其一生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崙等馳騁與疆場的將帥黯然失色,他的功業如同天上之銀漢燦爛,成了宇宙之間照亮華夏文明前行的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