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宰相因寫“青鵝”二字被斬,眾臣疑惑不解,武則天:把字拆開看看

公元684年,武則天發動政變,廢掉唐中宗李顯,扶持唐睿宗上位,自己則臨朝聽政,獨掌大權。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具備稱帝條件,她的野心正在逐步積累,所以開始在禮制上動起了手腳。宰相裴炎立刻上書反對,譴責更改禮制,由此二人產生矛盾。

裴炎出身低微而勤奮好學,起家後從基層做起,經過數年升遷直到唐高宗去世,才被命為輔政大臣。而正由於高宗之後的中宗太過昏庸無能,裴炎無奈之下才支援武則天上位臨朝聽政。可是,裴炎的初衷不是讓武則天違背禮法自己稱帝,這才導致了他先是支援武則天,後來又反對武則天。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霸權女帝,武則天當然不會輕易的對裴炎做出讓步。而裴炎作為一國之宰相,也不會輕易對自己的想法做出更改。雖然二人隱隱有矛盾,但是武則天一直沒有對裴炎做出直接的行動。直到裴炎寫下“青鵝”二字後,武則天立刻下令斬殺裴炎於洛陽市中。

只因“青鵝”二字,武則天為何直接動手,毫不留情?武則天對親信的解釋是:你們把字拆開看看!

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684年當年,武則天雄心勃勃的廢帝上位後完全不滿足現狀,一心想著成就自己有史以來第一個女帝的夢想。她開始逾越禮制,打壓士族,為自己的登帝之路掃清一切障礙。此時,有一批被貶的官員正好聚在一起暢談心中苦悶,他們酒後密謀,起兵造反,這就是著名的揚州叛亂。

在起兵前,反叛首領李敬業知道裴炎於武則天矛盾頗深,想拉他當叛亂內應,所以故意讓駱賓王編了一首童謠在洛陽傳播。駱賓王是誰?就是7歲時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那個大才子。他與李敬業是好友,直接參與其中。而出自他手的童謠是這樣寫的:

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這首童瑤的解釋是,兩片火為炎,緋衣是裴,當殿坐意為要上位大統。這首童瑤可謂意味深長,它的意思就是要裴炎支援他們反叛,將來事成之後讓裴炎當皇帝。當然,李敬業他們還留了一個心眼,如果裴炎不同意,有人把童瑤解釋給武則天聽,那裴炎必死無疑。所以這一招也是逼迫裴炎,不支援李敬業都不行。

裴炎在破解童謠後也是又氣又惱,這一招十分狠毒,讓他不得不深思熟慮的好好抉擇。想起武則天的種種行為,又想到二人的矛盾日漸加深,裴炎也清楚,將來武則天定不會輕易繞過他,所以當即決定與李敬業等人一起謀反。

隨後,裴炎給李敬業寫去一封密信。可是,這密信剛剛走出洛陽城就被武則天的手下探子截獲,而開啟信後卻發現,其中只有“青鵝”二字。

屬下官吏眾臣十分不解,裴炎不論是否圖謀不軌,都應該寫一些機密事情,只寫“青鵝”二字到底是何意呢?

對於密信,武則天十分重視,立刻找專人進行破解,而破解的結果她及時向親信透漏。原來,青這個字可以分解為“十二月”,鵝這個字拆開是“我自與”,加在一起就是“十二月,我參與”的意思。而這個內容也明確了裴炎參與叛亂,支援李敬業,與他裡應外合的事實。

雖然密信沒有送出,但是沒有影響揚州叛亂的整體計劃。李敬業照常在揚州起兵。他宣揚駱賓王起草的檄文,打著“討伐武則天謀朝篡位”的旗號,獲得了眾多官吏和民眾的支援。一時間數萬軍民對他響應,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拉開帷幕。

作為內應,裴炎立刻上書武則天,說到:

天子年長矣,不豫政,故豎子有辭。今若復子明辟,賊不討而解。

意思是說,現在小皇帝也長大了,一直不能親政,所以李敬業才有反叛的藉口,不如你先退位,讓皇帝親政,他們自然會退散的。

其實這樣說,裴炎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並不是一門心思支援李敬業的叛亂。當時的局勢分析,朝廷兵多將廣,李敬業現在鬧的歡,結果並不一定樂觀。即使打的一場大混戰,李敬業贏了武則天,難道真的會讓裴炎當皇帝嗎?自己打下的江山會讓前朝舊臣來坐?李敬業要是坐上皇帝,更不是正統。以裴炎的聰明才智,這點他早就想到了,叛亂成功之後也會迎來一場奪位血戰。所以,裴炎想扶持正統皇帝上位。

站在公心角度考慮,裴炎想以叛亂為契機,最後逼迫武則天退位,起碼也可以消除她自己稱帝的想法,扼制她肆意生長的野心,阻止將來不可預見的事情,然後在想辦法扶持正統皇帝。

只可惜,武則天根本就不是一位懦弱的主,她掌握了裴炎與李敬業“裡應外合”的罪證,而其他武則天親信大臣更是彈劾裴炎不思平叛,懷有異心。藉著此機會,武則天立刻把裴炎關入大牢,並且下令:裴炎圖謀不軌,立斬。

雖然朝中也有大臣為裴炎求情,可是手握“青鵝”罪證的武則天怎麼會放過裴炎?不久以後,裴炎因反叛罪被斬殺於洛陽市驛。同年,因為李敬業等人的戰略失誤,聲勢浩大的叛亂很快被鎮壓,李敬業身死軍中,駱賓王不知所蹤。公元690年,武則天順利稱帝。

裴炎是一位非常有賢能的宰相,他沒有辜負自己的職責和唐高宗對他的厚望。雖然面對武則天的強權,但他仍然想憑藉著自己的所能來救大唐於水火之中。在他想來,武則天想要稱帝,這是違背朝廷禮法的大事,一旦施行,必定會造成天下大亂,朝政無常,這對大唐沒有任何好處。只要武則天讓步,他是可以把謀朝篡位的事揭過的,可是他可以揭過,武則天則不能。

公元684年,已經60歲的武則天到了一種非常固執的狀態。她知道人生的短暫,知道自己還沒有完成的目標,而以她的手段和權利,一切擋在面前的東西都可以被看作浮雲。裴炎從反對武則天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必死的結局,而與李敬業串通叛亂,只是一個被殺的最好理由罷了。

感謝閱讀,本文原創編輯:偵維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