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煜的一首絕筆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令人不忍卒讀

都城滅,故國亡,昔日榮華不再,空對寂寞牆。被宋人俘獲後的李煜整日被愁苦和悔恨困擾,無比懷念從前的日子。於是,他將自己所有的悔恨與愁苦,以血作筆,化作一首首經典的詞作。所以後人評價說:“李煜不是一個好君王,卻是一個再出色不過的詞人了。”可是,無論做君王還是做階下囚,李煜都像一個任性的孩子一樣,從來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感。在淪為階下囚的日子裡,他用筆墨宣洩著自己的愁苦和悲憤,毫不掩藏心中的故國之思。對於宋朝統治者來說,這當然是難以忍受的事情。

最終,當一首《虞美人》再次引發南唐舊臣的悽悽思國之情時,宋朝統治者的屠刀便舉起了。公元978年的七夕,又到了李煜生日,他一時詞興大發,便寫下了這首《虞美人》,令歌妓演唱。座中南唐舊臣聞之,無不掩面而泣。宋太宗聽聞以後,雷霆大怒,不久便下令將李煜毒死。據傳,李煜死狀極其悽慘,掙扎了很久才去世。在這首詞中,李煜撫今追昔,可以說將自己的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感動千年,令人不忍卒讀。全詞如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云:“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不難發現,李煜的詞後期大多寫的是離愁別緒,亡國哀怨,這當然與他的人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怎能不追憶過去的榮華?怎能不感嘆時下的慘痛?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日花開,秋日月圓,曾經的一切是那麼美好,可是卻匆匆結束了,快到令人無法回憶起它到底是什麼時候結束的。曾經給他,是一國之主,權力無邊,享受著世人豔羨不已的富貴榮華。有美人相伴,有美酒歌舞可享,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是現在南唐滅亡了,戰亂就像一陣龍捲風,瞬間摧毀了一切,也結束了他的安穩日子。無力反抗的他,被宋人囚禁在汴京。春風吹來,春花開放,於是他始懷念,懷念昔日的春花秋月。“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明知回不去,卻斬不斷心中的愁苦,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最難承受。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此句緊承上片的“故國”一詞,將思念的範圍縮小至具體的“雕欄玉砌”和“朱顏”,畫面感強烈。金陵華麗的宮殿依舊在,它們是不會因為天下易主而傷心的,照樣將自己的華美展示給人。倒是宮中那些女子朱顏已改,不復舊日傾城色。美麗的女子易老,美好的日子也易消,再難追尋,這怎能不令他傷心難過呢?寫到這裡,詞人心中的悲痛便再難掩飾了,於是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橫空出世了。此一句歷來備受推崇,它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極富感染力。

無論是措辭還是語調,這首《虞美人》都堪稱詞中翹楚,詞中描寫的人生痛苦可以說被李煜寫到了極致,令人不忍卒讀。可偏偏這麼美的一闕詞卻斷送了李煜的性命,也斬斷了他還未全部施展的才華。整首詞中最讓人驚豔的就是末尾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千百年來,它引起了無數人心靈上的呼應和共鳴,被人們傳唱至今,經久不衰。